### 知识点一:点阵汉字显示原理
点阵汉字显示是一种在计算机图形界面下显示汉字的技术,尤其适用于早期的DOS操作系统环境。在DOS环境下,由于默认的字符集仅支持ASCII码,直接使用中文字符进行人机交互存在困难。点阵汉字显示技术通过将汉字视为一系列点组成的图形,利用预存的点阵字模文件,在屏幕上绘制出汉字的形状,从而实现了在图形界面下的中文显示。
#### 关键概念:
- **点阵字模**:由一系列点构成的汉字模型,每个点对应一个二进制位,用于表示该位置是否有笔划。常见的点阵尺寸有16×16、12×12等。
- **字库文件**:存储点阵字模的文件,如HZK16、HZK12等,这些文件依据GB2312-80编码标准组织,包含了常用汉字的点阵信息。
- **国标码(GB2312-80)**: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定义了汉字和符号的区位码,共分94个区,每区94个位。
- **内码**:计算机内部表示汉字的编码形式,由汉字的区号和位号经过转换而来,通常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每个字节的最高位为1。
### 知识点二:汉字点阵字模的获取与计算
获取汉字的点阵字模,首先需要确定汉字的区位码。通过汉字的内码可以计算出其对应的区位码:
- 计算公式:`qh = c1 - 160`, `wh = c2 - 160`,其中`qh`为区号,`wh`为位号,`c1`和`c2`分别为汉字内码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字节。
根据区号和位号,可以定位到字库文件中相应的字模位置:
- 字模位置计算公式:`location = (94 * (qh - 1) + (wh - 1)) * 每个点阵字模的字节数`。
不同点阵字模的字节数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 以16×16点阵为例,每个汉字需要`16 * 16 / 8 = 32`字节表示,字模排列顺序为先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
### 知识点三:点阵汉字显示的实际应用
实际编程中,可以通过调用函数实现点阵汉字的显示,如`hanzi16()`函数所示,参数包括显示坐标、字符串、颜色等,函数内部读取指定汉字的点阵字模,按照坐标位置和颜色在屏幕上绘制汉字。
#### 实现优化:
- 如果程序中使用的汉字数量有限,可以提取所需的汉字字模放入单独的文件中,避免携带庞大的字库文件,减少程序体积。
### 知识点四:点阵字库的特殊性与兼容性
不同的点阵字库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如HZK12的字模每行位数补齐为8的整数倍,虽然多出的部分不影响显示,但在解析时需要注意;而HZK24K、HZK24H等大字模汉字在显示时需注意横纵方向的颠倒。
点阵汉字显示技术是基于点阵字模和字库文件的一种有效汉字显示方案,通过计算汉字的区位码定位字模,进而实现在图形界面下的汉字显示。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字模的特殊性和优化策略,以提高显示效率和程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