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骨折分类:骨折可以分为直接暴力骨折、间接暴力骨折、疲劳性骨折、撕脱性骨折等类型。例如,踢球时股直肌收缩导致的髌骨骨折属于直接暴力骨折,而跌倒时手掌着地引起的锁骨骨折则是间接暴力骨折。
2. 不完全性骨折:不完全骨折指的是骨折没有完全穿过骨质,如青枝性骨折,即骨折处骨头未完全断裂,仍有部分连接。
3. 骨折处理原则:骨折的急救和护理中,避免骨折断端移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固定与搬运方法要得当,以防止进一步伤害。
4. 稳定性骨折:横断骨折通常被认为是稳定性骨折,因为它们不容易发生移位。
5. 新鲜性骨折定义:新鲜骨折是指伤后2周内的骨折。
6. 骨折诊断依据:最具诊断意义的骨折表现是假关节活动,即骨折部位异常的关节样活动。
7. 骨折专有体征:骨折的特有体征包括创伤处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但功能障碍不属于骨折专有体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8. 骨折常规检查:X线摄片是骨折病人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用于确认骨折情况。
9. 骨折晚期并发症:例如肱骨髁上骨折可能导致骨化性肌炎,开放性骨折可能引发创伤性骨髓炎。
10. 骨折早期并发症:如胫腓骨骨折可能导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为剧烈疼痛、肿胀、麻木和动脉搏动消失。
11. 关节僵硬原因:骨折后期关节僵硬主要是由于缺少功能锻炼,而非年龄、营养不良、肌萎缩或神经损伤。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原因:主要原因包括骨折导致的血肿和软组织肿胀、绷带包扎过紧、静脉或动脉损伤,而非神经损伤。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不包括局部感染,而是剧烈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和感觉麻木。
14. 延迟愈合因素:骨折延迟愈合可能与营养状况差、血液供应不足、固定不当或功能锻炼不当、局部感染有关,而不直接与血胆固醇水平过高相关。
15. 开放性骨折并发症:最主要的是感染风险,而非大量失血或畸形愈合。
16. 开放性骨折治疗: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以减少感染风险。
17. 骨折现场急救:不应试图初步复位,而应将肢体在骨折原位固定。
18. 闭合性骨折转运:最重要的是固定伤肢,避免进一步损伤。
19. 脊柱骨折急救: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造成神经损伤。
20. 治疗骨折常用方法: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21. 股骨干骨折固定:牵引术是最适宜的外固定方法。
2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
23.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最常见,肘后三点关系失常是其特征,复位后应屈肘位固定,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和缺血性肌挛缩。
24. 股骨颈骨折:老年人多发,患肢缩短外旋是常见表现,嵌插骨折也可能需要固定,易并发缺血性骨坏死或不愈合,不宜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固定。
25. 脊柱骨折错误叙述:脊柱骨折不能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固定,必须保持脊柱中立位,并在硬板上进行转运,以防止神经损伤。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骨折的分类、特点、处理原则、并发症、诊断、治疗以及急救措施等方面,有助于理解和应对骨与关节外科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