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留守儿童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然而,由于住房、教育费用和工作稳定性等问题,许多农民工无法携带子女一同进城,导致父母与孩子两地分居,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2. 留守儿童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这些儿童在家庭教育、关爱和抚养方面存在缺失。
3. 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包括学习表现、行为习惯、情绪和道德发展等方面可能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引导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
4. 数据统计:根据《中国教育报》20XX年的报道,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的比例高达47.7%,显示出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
5. 研究方法:研究团队在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野菊坳小学选取4-6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该量表包含80道题目,从8个维度评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团体测验方式收集数据。
6.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分和情绪因子分上的检出率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不明显。这表明留守儿童在情绪管理上可能存在更大的挑战。
7. 地域影响:本次研究在大别山区进行,该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可能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比例,进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8. 社会影响: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不仅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可能对整个社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挑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9. 政策与干预:鉴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设计并实施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项目,提供教育资源和心理咨询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家庭团圆,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