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食堂餐饮服务安全、卫生的关键。这些制度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预防食品安全风险,保障用餐者的健康。以下是对这些制度的详细说明:
1.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食堂员工需要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并维护个人卫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不少于10学时,并通过考试验证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2. **食堂食品留样制度**:每餐每种食品必须保留100克样品,放入保鲜盒内并注明日期、食品名称和留样人。样品应在24小时内冷藏保存,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检查。
3.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禁止使用亚硝酸盐烹饪,添加剂必须来自正规渠道,附有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在使用前需仔细阅读标签,不清楚来源或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不得使用。
4. **食堂库房管理制度**:库房由专人管理,上锁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食品原料需离地、离墙、离棚存放,执行严格的出入库记录,禁止“三无”及腐烂食品入库。库房应保持清洁,具备防蝇、防鼠设施,管理人员需持健康证和食品安全培训证上岗。
5.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烹调间人员需持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穿着工作衣帽。食品加工前要检查质量,加工工具需清洁消毒,食品不得落地存放,重复使用食用油不得超过两次,保持环境清洁,禁止个人物品带入。
6. **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粗加工食品要分类处理,如肉类、蔬菜分别清洗切割。操作人员需穿戴整齐,负责人监督操作流程。
7. **食堂原料采购索证制度**:采购员需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定点采购,索要供应商的卫生许可、检验合格证等文件,对非定型包装食品进行感官检查。每次采购保留收据,以备后续核查。
8.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面食制作人员需持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设备使用前后要清洁。此外,还有其他如清洗消毒餐具、餐厅卫生、卫生检查、配餐卫生、防投毒措施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等,都是为了确保食品从采购到制作再到供应的每个环节的安全。
这些制度的实施,对于提升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管理和严格的执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用餐者的健康权益,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