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临床输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旨在确保患者接受安全、合适的血液制品。这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标本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发放以及质量控制等。
接收输血申请时,医护人员必须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和诊断,以及用血量等,同时确认送检标本无误并记录送检者签名。如果发现任何信息不符,将拒绝接收申请和标本,以防止错误输血。
在进行血型鉴定时,通常进行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以及RH(D)血型鉴定。正反定型可确保血型判断的准确性,而RH(D)定型对于避免RH不兼容引发的严重反应至关重要。交叉配血则通过盐水法和特殊介质(如卡式配血)来检测患者与献血者的血样是否相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以降低配血错误的风险。
交叉配血和发血是另一个关键步骤,需遵循严格的“双查双签”制度,即双方都进行核查并签字确认,以保证血液制品的正确性。发现血液异常时,不可发出。发出的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标本需要在冰箱中保存7天,以备后续可能的需求。
此外,血液一旦发出,就不能退回,并且相关的检测记录和资料需保存至少十年,以便追溯和审计。这体现了医疗质量管理的严谨性。
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是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试剂才能使用,并应妥善保存。试剂在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并与对照样品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可靠性。每批抗血清都要进行入库前的性能评估,包括特异性、亲合力和效价检测。抗血清和试剂细胞的质量标准有明确的数值要求,例如抗-D的效价需达到16,60s的反应时间。
抗人球蛋白试剂和生理盐水也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无沉淀物、微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无溶血性。血清学试验设备,如储血冰箱和离心机,应定期校准和检测,确保温度监控和离心参数的准确性。
输血相容性检测程序严格遵循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风险。通过多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了从标本接收、检测到血液发放的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