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法时,我们不能忽视主观教学法的重要性。声乐教学,作为一种高度依赖个人感知和表达的艺术教育,其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传递声乐的技艺和情感。主观教学法正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人交流与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观体验的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音色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往往会使用各种形象的描述和比喻,如汤雪耕和威廉・文纳提到的,将声音的特性与方向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和体会声音的质量与变化。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官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声乐技巧。
除此之外,教师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音乐诠释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世界。这种主观情感的交流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使他们能够更真实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比喻评价和学生感受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通常会利用比喻对学生的声音进行评价,如金铁霖教授所提出的“喉头稳定”、“位置要高”等,以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调整自己的演唱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感知来理解声音的位置、共鸣以及情绪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和审美能力。
然而,主观教学法并非没有缺陷。由于声乐教学的复杂性,涉及到的生理机制如声带、共鸣腔等难以直观观察,因此对教师的主观感受依赖较大。这种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教学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沟通障碍;而过分依赖感觉,则可能导致教学缺乏标准化和客观化,难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主观教学法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直觉,帮助他们在歌唱中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采用主观教学法时,应当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确保能够准确地传达和引导学生。
为了克服主观教学法的局限,教师还应当结合客观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生理学和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声乐技巧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主观感受和科学训练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声乐技能。
主观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通过个人化的交流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感觉。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保留主观教学法优点的同时,注意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现声乐教学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