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题目中提到的选择题第1题,讨论了四个现象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如钢铁生锈。物理变化则是物质形态或状态的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如石蜡熔化。
2. 化学性质:选择题第2题涉及化学性质的概念,例如还原性和可燃性,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体现出来,不同于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 纯净物与混合物:选择题第3题中,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如冰水混合物,而混合物包含两种或多种物质,如空气、加碘食盐和食醋。
4. 科学方法:第4题提到的小丽对鹅卵石性质的探究,应用了猜想、实验和推理,但没有使用归纳法。
5. 物质的燃烧与转化:第5题中蜡烛燃烧后的白烟被推测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反映了燃烧过程中物质形态的变化。
6.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第6题提到能直接加热且作为反应容器的仪器是试管。烧杯、集气瓶和锥形瓶通常不直接加热。
7. 空气的组成:第7题中,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均匀混合而成,其中N2和O2的体积比约为4:1。
8. 化学试剂的使用量:第8题涉及化学实验中试剂的使用规范,如未指定用量时,固体通常取1g~2g,液体取1mL~2mL。
9. 空气污染指数:第9题指出二氧化碳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因为它不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10. 实验现象描述:第10题纠正了对实验现象的错误理解,如铁丝在空气中不会火星四射。
11. 食品包装气体选择:第11题中,薯片包装常填充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以防止氧化,而氧气会导致食品变质。
12. 酒精灯的使用:第13题强调了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如禁止用嘴吹灭、禁止燃着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及万一酒精洒出应使用湿布盖灭。
13. 试管加热操作步骤:第14题列出加热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首先是加入溶液、盖好试剂瓶、夹住试管,最后点燃酒精灯。
14.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第15题分析了可能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如未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倾斜角度不当、与灯芯接触以及先撤酒精灯。
15. 催化剂的作用:第16题说明未加二氧化锰不会阻止氧气生成,只是反应速率会变慢。
16. 气体的鉴别:第17题提到了鉴别不同气体的方法,如用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17. 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第18题强调了实验操作的安全和规范,如不应品尝药品,滴管应放回原瓶,实验后应清洗并整理。
18.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第19题中,铁与氧气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因为两者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铁,并涉及到氧化过程。
19. 试管加热操作注意事项:第20题提到了试管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如避免试管口对着人,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这些题目涵盖了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实验操作规程、气体鉴别、化学反应类型等多个化学基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