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发展史.pdf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历史始于1946年,当时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微型计算机因其体积小、成本低、使用便捷和高可靠性等优点,逐渐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农业和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I/O)子系统。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它们集成在单片半导体芯片上,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数据暂存以及控制其他部件协同工作。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和数据,但断电后信息会丢失,而ROM则用于存储系统的基本程序,信息在断电后仍能保持。 I/O子系统包括I/O接口电路和I/O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硬盘等。I/O接口电路起到缓冲、信号转换和同步作用,使得计算机能与不同速度和电气特性的外部设备通信。大多数现代接口芯片是可编程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功能和工作模式。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信息传输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用于双向传输数据,地址总线单向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则负责传递控制命令和请求信号,确保系统各部件协调工作。系统总线通过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即系统总线)连接CPU、存储器和I/O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CPU为核心划分,例如,第一代个人微机以16位8088 CPU(如IBM PC和PC/XT)为代表,随后发展到第七代产品,采用了Intel的“x86”系列或其他兼容微处理器。每一代产品的进步都伴随着性能提升、内存容量增加、外设多样化以及操作系统的升级,例如IBM XT增加了硬盘和更大的内存,并采用了DOS操作系统。 标准总线结构的引入,如IBM的PC/AT兼容总线,促进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组件可以互相兼容,大大推动了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如今,微型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不断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剩余7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0
- 资源: 9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