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生活的未成年人。2017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大约2000万留守儿童,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86.5%,这一现象在贫困地区尤为严重。
调查旨在深入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调查地点通常选择在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如文中提到的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在这些地方,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和自然环境恶劣,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这种现象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 **学业困扰**: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作业完成情况不佳,缺乏有效监督和指导。
2. **心理问题**: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可能形成孤僻、任性等不良性格。
3.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临时监护人(如祖父母)年老、文化程度低,往往无法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有的甚至放任自流或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互助精神。
4. **生活环境**:部分留守儿童被寄养在亲戚家,存在“寄人篱下”的心理压力,有的变得胆小怕事,有的则无法无天,难以管教。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长期缺席,监护人能力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不稳定。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多方面努力: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保障留守儿童权益,比如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完善的监护人制度。
2. **社区关怀**:社区和学校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课程,以及课外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融入集体。
3. **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意识,通过培训等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4. **亲子沟通**: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定期联系,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减少亲情缺失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以促进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确保他们能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