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巨著之一,由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该书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资治通鉴》中特定章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更能领会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战略智慧。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春,二月,曹操攻黎阳”这一段历史,便生动展现了曹操的智谋和战略眼光。曹操在黎阳之战中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春二月,曹操率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兄弟发生交战。二袁虽为兄弟,却因权力斗争而内斗不断。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将领们主张乘胜追击,但谋士郭嘉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郭嘉认为,应等待二袁因内斗而消耗彼此实力,再行出击,能够更有效率地达到战略目的。郭嘉的建议体现了一种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即不急于一时之功,而是要有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来临。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议,南下攻打荆州,同时在黎阳留下贾信驻守。结果正如郭嘉所料,袁尚果然进攻袁谭,袁谭不敌而求援于曹操。在这期间,曹操的部下对于是先解决荆州问题还是援助袁谭意见不一,但谋士荀攸却分析指出,袁氏兄弟的内斗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良机。荀攸进一步强调,一旦袁谭与袁尚联手,他们的力量将更加强大,难以对付。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决定援助袁谭,并采用了联姻的方式,将儿子曹整与袁谭的女儿婚配,既安抚了袁谭,又巩固了双方的关系。曹操的这一策略显示了他对人心理的深刻洞察及运用。然而,曹操同时也意识到袁谭并非真心归顺,而是借机对付袁尚。这种情形要求曹操在心理战中同样具备高超的技巧。
郭嘉在洞察到曹操的犹豫后,再次给出了极具战略价值的建议。他认为袁尚的势力已显露出衰弱的迹象,这是攻打的最佳时机。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援助袁谭,并进一步分化袁氏兄弟。冬季,曹操进军黎阳,而袁尚闻讯后撤回邺城,其部将吕旷、高翔叛变,最终被曹操分化瓦解。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曹操的智谋与战略眼光,还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外交、联姻、权谋等手段的重要性。曹操在处理袁氏兄弟内斗中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以柔克刚、利用矛盾以求最终胜利的策略。这种策略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和军事史上有着广泛的体现。
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对《资治通鉴》中“春,二月,曹操攻黎阳”这一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战略智慧,从而对古代战争、政治的复杂性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们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运用智谋和策略,作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