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物质的定义与变化:物质是指构成自然界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它们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涉及物质本质的改变,如铜锭加工成铜丝,而化学变化则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燃烧发电、电池供电等。太阳能加热水是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液化石油气做饭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能量。
3. 物态变化与微观结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态中分子排列紧密,液态分子间距较大,能流动,气态分子间距最大,能自由扩散。游戏中的甲、乙、丙情景分别对应固态、液态、气态。
4.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如铜锭拉成铜丝,沙子堆成沙雕,头发剪断。化学变化则涉及物质的本质变化,如食物变质、金属生锈。
5. 分子的运动与扩散:热水蒸发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大小与此现象无关。
6. 化学变化的特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这是化学变化的明显标志,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7.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多种物质。通过分子模型可以判断哪些是混合物。
8. 实验操作技巧: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如称量药品时调整平衡,量取液体时注意视线与刻度线齐平。当天平指针偏右,说明药品不足,需加药品。
9. 分解反应的定义:分解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较简单的物质。例如,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10.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物理性质则是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属性,如颜色、状态等。
11. 量筒使用规则: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导致读数偏低,俯视则偏高。
12. 实验操作的预期结果:不同操作可能达到的预期目的,如天平和量筒的精确使用,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13. 化学反应类型识别:分解反应是单一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C选项符合。
14. 化学性质的表述:物质的化学性质通常涉及化学反应,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15. 体积测量误差分析:仰视读取30mL实际量小于30mL,俯视读取20mL实际量大于20mL,所以实际倒出体积大于10mL。
16.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辨析:D选项中蜡烛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点燃蜡烛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17. 分子变化的判断:分子发生改变通常涉及化学反应,如酒精挥发、饭被烧焦。
18. 灭火方法的选择:酒精灯意外燃烧时,适用湿抹布扑灭,避免火势扩大。
19.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白醋是醋酸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
20. 危险品标志识别: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应贴上相应的危险品标志。
【总结】
本题主要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状态与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物质的分类、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反应类型识别以及化学性质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