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题目中的第1题提到"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如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2. 化学反应的特征:第2题涉及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生成新的物质,题目中描述的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为判断依据,B选项正确。
3. 灭火原理与物质性质:第5题提到的“灭火弹”利用四氯化碳的性质来灭火。四氯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够覆盖在火焰上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因此,B选项"容易燃烧"与事实相悖,不可能是四氯化碳的性质。
4. 实验现象描述:第8题描述了四种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D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5. 氧气的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因此能使带火星的木头复燃,故第10题的答案是B。
6. 纯净物与混合物:第17题中,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如液态空气、石灰水、过氧化氢溶液,而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如液氧、冰水混合物(纯水)、二氧化锰、氯酸钾和水银。
7. 实验操作规范:第9题考查实验操作,具体选项无法给出,但正确的操作应确保实验安全,遵循操作规程。
8. 胆矾的性质与用途:第10题提到了胆矾的性质和用途,但未涉及其制法。
9. 气体鉴别:第12题中,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通常使用燃烧的木条,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10. 分子性质:第13题中,分子运动理论指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证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
11. 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的性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氧气能助燃但不具有可燃性;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作为电光源。
12. 催化剂的作用:第14题中,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未加二氧化锰会使氧气生成速率变慢,但总量不变。
13. 量筒的使用:第15题中,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实际液体体积小于读数差值,所以实际倒出液体体积肯定大于6ml。
【知识点拓展】
1. 元素符号:第16题中,硫的符号是S,Si是硅,铝是Al,He是氦,银是Ag。
2.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第18题提及液体未说明用量时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固体加热:第19题未完成,一般加热试管中的固体,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角,避免固体飞溅。
以上就是根据题目内容梳理出的相关化学知识点,包括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化学反应特征、物质性质、实验操作、气体鉴别、分子性质、催化剂作用以及实验规则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