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空气组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21%,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物理变化定义**: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并未改变。如钢水浇铸成钢材,仅是形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 **大气污染物**:SO2(二氧化硫)、CO(一氧化碳)和NO2(二氧化氮)都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4.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挨容器口,避免洒漏;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避免直接吸入;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刻度线水平;加热液体时,试管倾斜45度角,避免沸腾溅出。
5. **元素种类决定因素**: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6. **量筒读数误差**: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小于理论上的15ml。
7. **燃烧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无色气体,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非直接生成四氧化三铁,而是先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
8. **化学反应微观变化**: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C选项错误,因为分子不是最小粒子。
9. **天平使用**:称量时指针偏左说明药品多,应减少药品。
10. **装置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通常利用气体膨胀或冷却形成压强差来观察是否能形成封闭体系,题目中的装置不能用于此目的。
非选择题部分:
11. (1)氦气的化学式为He;(2)两个氢气分子表示为2H2;(3)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2+;(4)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表示为Al。
12. (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通常标注在元素符号下方,具体数值需查看题目;(2)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Al3+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13.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氧气都是单一物质,属于纯净物。
14.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氢气由氢分子(H2)构成,汞由汞原子(Hg)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
15. (1)根据微观过程,反应前后的原子数量保持不变,属于化合反应;(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应与反应前的原子类型相同,即A。
16. (1)仪器a是试管夹,用于固定试管;c是酒精灯,用于加热;m是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以上是对化学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涵盖了空气组成、物理变化、环境污染、实验操作、元素性质、化学反应及物质构成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进行实验操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