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血浆则是血细胞悬浮的液体介质,主要包含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和葡萄糖等。
2. 血液分层: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会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透明的部分是血浆,中间薄薄的红色层是红细胞,下层白色的部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3. 血液凝固:当皮肤轻微受伤出血时,血小板会释放出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块,阻止血液流失。
4.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能吞噬病原体和异物,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5. 毛细血管的识别:在显微镜下,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壁极薄,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因此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6. 动脉的特点: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但并非所有动脉都位于身体浅表,有些动脉深藏体内。
7. 心脏壁最厚的部位: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因为其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压力需求较高。
8. 心脏解剖: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图中[一]是主动脉,[三]连接的血管是[2]肺动脉,体循环的终点应该是[一]左心房,但含有动脉血的腔应该是[二]左心室和[四]右心室。
9. “切脉”部位:中医常用的“切脉”部位是桡动脉,通常位于手腕内侧。
10. 瓣膜的位置:心室和心房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以及静脉内都有瓣膜,但动脉内没有瓣膜。
11. 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房→心室→动脉。
12. 物质交换示意图:该图所示的血管可能是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会被消耗,含氧量降低,同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3. 心脏结构与循环路径: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②),终点是左心房(①),而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③),终点是右心房(④)。
14. 肺循环路径:血液从右心室(②)出发,经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然后进入肺静脉,最后流回左心房(①)。
15. 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乙处血液(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首先会汇集到肺静脉,然后流入左心房。
16.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判断依据主要是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暗红。
17. 成年人体内血液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7%~8%,对于一个50kg的成年人来说,大约为3.5~4kg。
18. 不同血型输血反应:血型不匹配时,输血可能导致红细胞凝集,严重时会造成溶血反应。
19. 血浓于水:此语意指亲情比血缘关系更深,但在雅安地震等灾难事件中,它也象征着人们在危难时刻团结互助的精神。
以上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点的详细解析,涵盖了血液组成、血液循环、心脏结构、血管特性以及人体生理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