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例如,氧元素指的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集合。
2. 原子与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单位,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也表示个数,如氧原子是指具体的原子实体。而元素是原子的集合,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例如,氧元素包括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
3.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2)是氧元素的单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和钙。氧元素在地壳中占比约46.6%,硅约占27.7%。
5.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例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作为整体物质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6. 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元素则是一类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物质可以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或分子构成。
7. 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别:化合物是纯净物,由固定的原子比例组成,如水是化合物。混合物则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简单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海水是多种化合物和离子的混合物。
8. 元素符号与实际元素: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含氟牙膏”中的“氟”等指的是元素,而非具体的原子。地壳、生物细胞、海水和空气中的元素含量排序各不相同,需根据具体环境分析。
9. 常见概念的应用:如“高钙奶”中的钙、“碘盐”中的碘、“富硒茶叶”中的硒、“加铁酱油”中的铁,这些都是元素的宏观应用,表明产品中含有这些元素的化合物。
10. 物质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如硬水和空气。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氧气、碳、金、二氧化碳和水。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碳。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和水。
11.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是宏观的类别,原子是微观的个体。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而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重新组合。
12. 元素种类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比原子种类少,因为某些元素的不同原子(同位素)虽然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13. 元素的唯一性:不同元素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而非中子数。
14. 化学式的意义:如H2O2代表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每个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5. 选择题解析:
- A. 正确,元素和原子的概念区分宏观与微观。
- B. 错误,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原子可以重组。
- C. 错误,元素不能说由“两个元素”组成。
- D. 错误,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少于原子种类。
- 【5】答案:C. 质子数不同。
- 【6】答案:B. 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7】答案:① 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是正确的。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原子、单质、化合物等核心化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