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确保电力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由于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技术要求的提升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工程造价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控制难度也随之增大。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表明,需要对投资行为和工程造价进行精细化的预测、计算和监督。这涉及到多层面的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以确保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随着电力工程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增长,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的挑战,容易导致造价失控和投资效率低下。
在投资决策阶段,电力工程的立项决策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权威机构进行全局把控,加上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忽视前期的造价控制,可能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甚至在审批过程中存在漏洞,如人为降低投资额度,最终导致投资超出预算。
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时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和效益。目前,一些设计单位过于注重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而忽视了经济性和设计的优化,导致设计变更频繁,增加了工程造价。此外,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不足也是一个问题,他们可能倾向于选择传统设计方案,而不是更经济、更高效的方案。
在招投标阶段,电力企业可能存在规避招标或邀请招标的行为,或者以低价中标,但实际施工中无法满足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这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也会增加工程造价。同时,工程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和工程变更的频繁发生,使得造价控制变得更为困难。
施工阶段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工程变更的及时性和预算的准确性受到挑战,而责任制度的缺失和人员素质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造价控制的难题。专业造价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协调能力的缺乏,使得在面对工程变更时,决策过程可能出现延误或失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力企业应加强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从决策到设计、招投标再到施工,每个环节都需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确保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性审查,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规范招投标程序,防止低价中标带来的质量问题;在施工阶段,建立健全工程变更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水平。
此外,电力企业还应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造价管理人才,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以科技手段辅助造价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工具进行精确的成本预测和控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