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是政府机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服务提供的核心架构,旨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访问性。这一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结构:电子政务的物理结构主要由政府内网和政府外网组成。政府内网主要用于政府内部的协作和信息交流,例如协同办公、公务邮件、即时通讯等,确保公务员服务的高效运作。政府外网则是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接触政府服务的渠道,包括市民热线、网上办事、信息公开等。物理隔离是指内网和外网在物理层面完全不相联,确保信息安全;逻辑隔离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在保持物理连接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
2. 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结构:电子政务系统分为网络、系统层、信息资源管理层、应用服务支撑层和应用业务层。网络、系统层提供基础的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包括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层负责数据的管理、访问和整合,通常涉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支撑层包括工作流引擎和中间件,用于跨平台数据访问和流程控制。应用业务层则涵盖G2G、G2B、G2C和G2E等多种模式的应用系统,以及决策支持和协同工作。
3. 数据仓库:在电子政务框架中,数据仓库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一个集中化的存储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来自多个源的大量数据,为决策支持和分析提供服务。数据仓库能够进行数据的访问、转换、提取、过滤和综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
4. 电子政务标准支持体系和统一安全体系:这两部分确保了电子政务系统的规范运行和安全性。标准支持体系包括数据交换标准、接口标准等,保证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互操作性。统一安全体系则涵盖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审计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攻击。
5. 隔离状态下信息交换的方法: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信息交换通常依赖于人工拷贝(如使用USB存储设备)或者“轮渡”原理,即通过安全的中介系统(如安全信息交换平台)在隔离网络之间传递数据。这种方式确保了在隔离状态下的信息传递,同时保证了网络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的框架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设计,旨在优化政府服务,提升公民参与度,同时保障信息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将持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府服务需求和社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