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发展历史.pdf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发展紧密关联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自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诞生以来,操作系统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硬件技术的革新和计算机应用的需求变化。 在第一代电子管时代,由于技术限制,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所有的操作都需要人工干预,这被称为手工操作阶段。用户需要将程序输入到纸带或卡片上,然后通过控制台启动程序,计算结果打印出来后,用户再取走结果。这种操作方式效率极低,严重制约了计算机的使用。 随着晶体管的出现,进入了第二代计算机时代,批处理系统应运而生。批处理系统旨在解决手工操作的低效问题,通过操作员将用户提交的多个作业编排成序列,由监督程序自动处理,从而实现了作业的自动过渡。批处理系统又分为联机批处理和脱机批处理。联机批处理允许用户直接提交作业,但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操作是串行的,导致CPU在等待I/O操作时被闲置。脱机批处理引入了卫星机,实现输入输出与主机的并行处理,提高了系统效率,但也存在磁带手动装卸和系统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到了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通道技术和中断机制的发展催生了执行系统,如IBM System/360的操作系统。通道技术允许CPU与输入输出设备并行工作,中断技术则使得计算机能快速响应外部事件,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随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第四代计算机引入了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通过终端与计算机交互。多道程序设计在此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多个程序,既能在宏观上表现为并行运行,又能在微观上实现CPU的高效调度。多道批处理系统进一步优化了资源利用,当某个作业进行I/O操作时,CPU可以切换到其他就绪的作业,有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现代操作系统继续朝着巨型化、微型化、并行化、分布式、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强大的功能,支持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也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多个核心模块,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总而言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过程,它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演进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不断优化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操作系统的历史是一部技术创新与实践智慧的结晶,对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粉丝: 1w+
- 资源: 5万+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