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机制,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旨在追踪食品的质量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制度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在制度的实施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例如,供销部门负责对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制定购销计划。质检部门则承担起原材料和产品的查验工作,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并配合销售部门进行不合格产品的召回。生产部门则需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进行标识管理,确保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出厂包装人员要对成品进行标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销售人员则需要记录客户信息,处理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工作。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中,标识系统是关键一环。标识用于明确产品的规格、检验状态,如通过标签、颜色等方式进行区分。产品标识包含产品特定特性和状态的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状态等。状态标识则用来区分不同状态的产品,如待检、合格、不合格等,确保产品在各个阶段都能被正确识别。
工作流程中,产品标识分为原材料、过程加工和成品三个环节。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和出厂批次号是统一的标识方式。采购品到货后,会进行初步验收,合格产品入库并做好标识,不合格产品则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要符合生产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检验指导书的要求,检验状态和加工状态要通过放置在不同区域或配合产品标识来体现。如果发现计量检测设备失准导致的不合格品,需立即追回并进行返工或返修。
成品的标识包括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和数量等信息,不合格成品需放置在有标识的区域。包装时,需在外箱上明确标识产品信息,如客户名、品名、规格和数量,并封装好相关资料,记录出厂时间,以备后续追溯。
为了保持标识的清晰和有效性,制度还规定了标识的保护措施,防止在产品流转过程中标识损坏或丢失,确保追溯系统的可靠性。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协作、全程监控的系统工程,通过严格的标识管理和信息记录,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面质量控制,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保护了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