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知识点详解】
1.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正确顺序为“木→火→土→金→水→木”。这表示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生养关系,依次相生。
2. 在人体的滋润作用中,津液具有明显的滋润作用。津液是人体内的一种液体,对身体的滋润和濡养起着关键作用。
3. 肾的生理功能包括主水,即主宰全身水液代谢,而不是运化水液、通调水道、为水液运行之道路或贮尿、排尿。
4. 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通常包括战乱、社会动荡、生活贫困等,气候反常和工作环境恶劣属于自然因素而非社会因素。
5. 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辨证求因,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病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思想。
6. 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时,常表现为血虚,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以生成气血。
7. 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是提供动力和原料,气能生血,血依赖气的推动才能循环全身。
8. 寒痹(痛痹)主要反映寒邪的特性,即寒性凝滞,导致经络气血阻滞而引发疼痛。
9. 瘀血在舌质上的表现通常是舌质紫暗,这提示体内有血瘀的情况。
10. 疫疠之气流行,老少强弱皆可染病,体现邪气致病的特点,即邪气侵犯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11. “至虚有盛候”描述的是虚实错杂的疾病状态,表面看似实证,实则本质为虚证。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面始焦,发始堕,即56岁时开始出现面容衰老,头发脱落的现象。
13. 某些疾病反复发作,但在未发作阶段无症状,可能是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反复交替的病症特征。
14. 素患眩晕,突然昏仆,鼾睡,左半身不遂,这种症状符合中风的表现,属于继发性病症。
15. 由实转虚的机理通常是因为误治导致病情迁延,使原本实性的病变转为虚性。
B型题涉及阴阳学说:
1. 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阴阳二气的交感。
2. 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阴阳二气的运动。
脏腑功能与关系:
3. 心被称为“君主之官”,主管全身血脉和精神活动。
4. 能“主二便”的脏腑是膀胱,负责排泄尿液。
5. 水谷精微的转输主要依靠脾,脾主运化。
脏腑关系:
6. “水火相济”说明心与肾的关系,心属火,肾属水,两者协调,保持人体生理平衡。
7. “乙癸同源”说明肝与肾的关系,乙为木,对应肝;癸为水,对应肾,肝肾之间有密切联系。
8. “金水相生”说明肺与肾的关系,肺属金,肾属水,肺气助肾水,肾水上济于肺。
病证特点:
9. 火热之邪致病可见汗出恶风、皮肤干涩、狂躁妄动等症状。
10. 湿邪致病可见下利清谷,小便清长、下利粘液,小便浑浊等症状。
D型题涉及中医病机和证候:
1. 阳盛则热属于阳偏盛和实热证。
2. 过逸通常指长期过度安逸,如长时间不参加体力活动。
3. 阳盛格阴和真寒假热证在病机上有相互关联。
4. 气虚致血瘀的调理宜采用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的方法。
5. 六腑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即食物经过消化后排出体外,不作储存。
以上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详细解释,涵盖了五行理论、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证候辨识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