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自由放任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是17世纪末由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理论,主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政府扮演的角色仅限于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稳定,即充当“守夜人”。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是自由放任政策的高峰,标志着贸易壁垒的降低和市场自由度的提升。
2. 《谷物法》废除的原因:《谷物法》的废除根本上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他们要求降低粮食进口成本,提高竞争力,以及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
3. 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自由放任主义的失效,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经济,通过扩大公共支出、减税、调节利率等手段来刺激需求,以克服经济衰退。
4. 罗斯福新政: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行新政,转向凯恩斯主义,实施了一系列包括金融系统整顿、工业复兴、农业调整、公共工程等在内的政策,旨在复兴经济、救济失业者和进行社会改革。
5. 新政的“三R”: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复兴包括恢复工业生产,救济主要针对失业和贫困人群,改革则是长期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
6. 新政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至1935年,重点是恢复经济和提供就业;第二阶段从1935年后,更侧重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改革。
7. 新政的具体措施:包括整顿银行业,如淘汰小银行并颁布《存款保险法》以恢复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恢复工业生产,如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范企业行为;农业方面通过《农业经济调整法》减少产量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举办公共工程,如通过以工代赈政策提供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
总结来说,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转变,体现了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深刻调整。从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念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策略,特别是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它不仅成功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而且对后来的全球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