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旨在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学科视角分析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并提供心理学和哲学角度的训练方法。课程结构包括了阻碍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因素,以及相应的促进创新的教育学措施。
在教育学视角中,阻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主要有思维标准化、知识无活力化、科研与教学的脱节、单一封闭的学术生态环境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压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学措施包括采用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及鼓励大学生参与式学习和应用PBL(问题导向学习)来培养创新思维。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创新能力涉及知识表征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想象力和意志力。通过训练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辩证思维和横向思维(如Debono的五阶段思维模型和"PO"技巧),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创新人物通常具有特殊的人格特质,如情绪健康和稚心,这些也是创新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哲学视角,创新思维的训练强调打破思维惯性,挑战权威和从众心理,克服唯经验主义和书本主义,以及非理性定势。通过哲学性的智慧和经验性智慧的培养,增强个体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
课程还提供了多项实例和练习,如"Take one from nine, you can get ten"的逻辑谜题,以及"十三的一半"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课程考核包括两次平时作业,分别要求学生尝试改善个人生活和群体生活的创新方法,以及期末的笔试,考察对阻碍创新思维因素的理解。
参考书籍包括了《当头棒喝——如何激发创造力》、《走进思维的新区》、《普通心理学》、《超级创造力训练》、《突破大学创新教育的三大障碍》和《创造心理学》等,这些资源为深入理解和实践创新思维提供了理论支持。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发展出富有成效的创新思维,从而改善个人和群体的生活质量。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参与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潜在的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