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会计领域也逐渐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互联网+会计”的新型教育模式。基于Just-in-Time Teaching (JiTT)模式的课程设计为这种结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以重庆理工大学的“机器学习与智能账务”课程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在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中运用JiTT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JiTT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学者Milo Jones和Phil Sadler于1997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利用网络技术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互联网+会计”课程中,JiTT模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学习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JiTT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学习,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对预习内容的理解和问题。在“机器学习与智能账务”课程中,这可能涉及到让学生研究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以及它们在财务分析、审计、风险控制等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提前识别出普遍存在的理解难点,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课堂活动应侧重于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深化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会计问题,如预测财务报表、识别异常交易等,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再者,JiTT模式鼓励持续的反馈和评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提供即时指导,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此外,这种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和处理信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机器学习与智能账务”课程中,参考文献的选择和专业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选择最新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引导学生了解机器学习在会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同时,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对于解释复杂的算法原理、解析实际案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JiTT模式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适应会计行业与新技术的融合。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和课后反馈的循环,以及丰富的专业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