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线与技术线并行:初探人脸识别教学》
人脸识别技术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在教育中也逐渐被引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人脸识别技术的教学与原理相结合,以实现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人脸识别系统的核心包括人脸定位、特征分析和匹配识别三个关键步骤。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技术体验、原理理解及图形化编程实践。技术体验让学生从计算机视角出发,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例如通过开源代码和可视化过程,揭示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支撑。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结合编程解决思路,避开复杂的数学问题,如特征模型提取和特征对比。
对于原理部分,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可视化工具,如基于Scratch 3.0的图形化编程环境Scratch GUI,利用积木模块训练人脸识别模型,并进行判断。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针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通过辅助材料和自主学习,他们能快速掌握新知并提出建设性观点。然而,他们在人脸识别技术的认知上仅停留在使用层面,对其具体执行过程和背后的原理缺乏深入理解。在已有Simba编程平台的基础之上,学生已经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获取人脸的部分特征进行判定。因此,课程设计应着重于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实现,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个人身份信息。
教学目标在于突破原理难点,实现关键技术,为后续项目设计打下基础。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可能存在的不积极回答问题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确保教学效果。通过本课,学生不仅能了解人脸识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能深化对人工智能原理的理解,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