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BP(Local Binary Pattern,局部二值模式)的人脸识别是一种常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它在模式识别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人脸识别的商业化应用中,因其不易伪装、操作简便和用户体验良好而受到广泛关注。LBP算子最初由Ahonen等人提出,他们依据心理学研究将人脸划分为不同区域,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提高识别效果。
LBP算子的基本思想是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比较其与其周围像素点的灰度差异,然后根据比较结果形成二进制编码。当周围像素点的灰度值大于中心点时,对应位设置为1,否则为0。这样,每个像素点就对应一个二进制码,形成一个LBP模式。在原始LBP方法中,这种模式只考虑了局部像素的相对关系,没有考虑全局信息。
为了改进LBP的性能,研究者提出了多尺度区域LBP(MB-LBP),这种方法通过计算区域内的像素均值来代替单一像素值,从而获取更精确的LBP模式,并考虑到了更多的宏观信息。此外,Tan等人进一步提出了LTP特征,这是一种改进的LBP算子,它将单一阈值的LBP算子转化为双阈值算子,提高了特征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基于LBP纹理的人脸识别。
LBP模式的位置关系在人脸识别中同样重要,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分层特征描述方法,如Hierarchical Kernel Descriptor,它结合SIFT和HOG等算子,通过多层特征提取,获取大尺度的信息,反映模式间的几何位置关系。
本文提出的双层LBP方法,首先从人脸灰度图像中提取LBP特征,将特征从像素级别提升到区域级别。然后,对LBP模式组成的图像再次应用LTP算子,以描述模式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通过这两种特征的结合,可以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在传统LBP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定义了LTP算子,通过对3x3邻域的二值化,提取不同模式之间的相邻组合关系并统计为直方图。由于LBP模式的数值仅作为标识,直接相减并无几何意义,因此文章提出根据模式是否等于中心点模式进行分类,以降低像素值干扰带来的误差,提高LBP特征的准确性。
基于LBP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如多尺度区域处理、LTP特征、双层LBP和分层特征提取等,有效地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性能,满足了安防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方法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