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越界行为梳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APP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2017年一季度)》,大部分Android应用在安装时都会获取用户的手机隐私权限,有的甚至存在越界获取用户信息的行为。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出台法规进行规范。
2016年8月,《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实施,规定APP在未明确告知用户并获得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更不能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或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然而,实际执行中,部分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导致用户隐私仍面临威胁。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相关机构选取了Android系统中37款下载量较大的常用APP,对它们在多个方面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进行了梳理。这些维度包括但不限于:
1. **读取通讯录**:大部分APP会请求访问用户的通讯录,用于提供社交功能或者推荐联系人。但如果未经用户许可,这种行为就构成了越界。
2. **使用摄像头**:许多APP需要使用摄像头功能,如拍照、视频聊天等。但是,如果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就可能侵犯用户隐私。
3. **读取位置信息**:定位服务可以帮助APP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天气预报、本地化广告。但过度获取用户位置数据可能暴露用户行踪。
4. **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此权限有时被用来分析用户兴趣,但滥用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5. **读取短信**:某些APP可能需要读取短信验证码来验证用户身份,但非法获取用户短信内容是不被允许的。
6. **启用录音**:类似地,录音功能在语音输入或电话通话中不可或缺,但未经授权的录音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7. **读取本机识别码**:获取设备标识符有助于个性化服务和防作弊,但不应用于追踪用户活动。
报告列举的各类APP中,购物类、社交类、搜索类、娱乐类和出行类APP普遍涉及到上述权限。比如,购物类APP可能需要读取通讯录推荐商品分享,读取位置信息推送附近优惠,而社交类APP则可能需要读取通讯录添加好友,使用摄像头拍摄照片等。尽管如此,每类APP都应遵守用户隐私保护的规定,只有在用户明确授权后才能使用这些敏感信息。
APP越界行为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也对用户的数据安全构成威胁。作为开发者,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用户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使用权限;作为用户,也需要提高隐私保护意识,谨慎授权。同时,监管机构应强化对APP的监管,维护用户权益。通过行业自律和法规约束,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移动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