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概念模型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
中凭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独特优势,发
展形成引导和指挥全球创新要素流动方向、
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枢纽,最终成为科学中
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融合发展的全球城市
(Sassen,2001: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GIHI)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
个维度来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
的发展水平。GIHI 评估的概念模型见图 1。
首 先,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科学研究活
动纵深发展和地理扩散形成的科学中心
(Csomós, & Tóth, 2016)。
科学研究活动的集聚推动知识共享、思想碰
撞与成果溢出,共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降
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随着科学研究活动和
创新资源的进一步集聚,辐射和影响周边地
区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就形成全球科学中
心。因此,GIHI 科学中心维度包括科技人才
资源、科研机构、科学基础设施、知识创造
四个方面。
其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活动和创新
经济蓬勃发展后形成的全球创新高地。
它聚集了创新和经济活动,引导、指挥和
影响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发展效率
(Sassen,1991;PARNREITER, 2010)。集
聚的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和研发中心,指
挥并且驱动着产业链和生产资源的全球配置,
彰显企业创新能力。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
务业等产业的集聚不仅为创新提供了技术需
求,还提供市场空间,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和
创业企业蓬勃发展。创新高地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效率也得以提升。因此,GIHI 创新高地
维度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新兴产
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四个方面。
第三,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激励创新
的良好生态。
通过多元创新主体的协作和相互支持,城市
内和城市间形成治理良好、动态演化的创新
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
使得各类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重要
创新要素得以流动,持续产生创新发展的原
创力和产业化能力(Derudder, & Taylor,
2017)。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还鼓励创业,
具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创新文化。因此,
GIHI 创新生态维度包括开放与合作、创业支
持、公共服务和创新文化四个方面。
穿越人类文明的时空,思想运动、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共同
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理容器,满载着技术
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未来变革的颠覆性力量。城市以及城市间交互方
式塑造了城市创新力和价值网络,是关系人类发展进程和创新格局的
重要力量。
当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如海啸席卷全球,正在快速改写全球
创新资源的分布版图并重构全球竞争格局。城市乃至国家如何形成科
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如何培育和打造良性创新生态,如何凭借亘古未
有的创新范式占据发展先机,这些都是城市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议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 , 以城市为基点,谋划和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
中心 , 辐射周边,驱动甚至控制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已经成为各国
科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因此,建立一套衡量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综合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它通过客观数据呈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新兴业态等方面表现以及排名情况,帮助我们探索创新变革的重要力
量,展现城市参与全球创新价值创造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准备,为国家
建设国际科技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2021年9月25 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
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 CIDEG)联合自然科研 (Nature
Research), 发 布《 国 际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指 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 2021》报告,持续跟踪全球主要城市的创新表现,
监测国际科技中心的发展动态。
本报告延续了 GIHI2020 所确立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
的基本原则,同时汲取行业专家、媒体和社会舆论关于 GIHI2020 的
意见和建议,对报告名称、评估范围、指标体系和数据样本作出适度
调整。调整如下:
首先,将指数中文名称更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
年 3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
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了保持指数研究与创新战略的一
致性,我们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更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指数”,英文名 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保持不变。
其次,我们扩大了评估范围,并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独立评估对
象。为更好观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格局演进,挖掘新兴城市创新变革
力量和创新发展路径,评估城市数量由去年的 30 个增加至 50 个。城
市(都市圈)覆盖的行政区划城市范围、人口占比、GDP 总量占比
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评估涵盖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力资源储备、
独角兽企业等指标评估范围更广泛。新增城市中增加了亚洲国家的新
兴城市,反映出全球创新网络中二级梯队城市的变化趋势。此外,鉴
于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
件,对标旧金山、纽约、东京等知名科技湾区,GIHI2021 将粤港澳大
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候选城市(都市圈)进行分析评估。
再次,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指标体系。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
形势和新变化,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稳定性与权威性、指标数据的可
得性与匹配性等因素,GIHI2021 对指标体系进行局部调整。保持科学
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 3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不变;对原
31 个三级指标中的 14 个进行优化,优化比例达 45%。同时,考虑到
数字技术应用、营商环境对创新生态的影响,增加了“电子政务水平”
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调整说明见附录一。
最后,我们对数据采集方式和样本范围做了精细化调整。充分考
虑城市横向可比性,提高了数据的颗粒度,比如“活跃科研人员数量 ( 每
百万人 )”、“专业人才流入数量”、“数据中心(公有云)数量”分
别采用五年内有出版物和论文发表的科研人员数量、领英(LinkedIn)
城市人才流动数据和数据中心的城市级别数据。GIHI2021 还进一步扩
展了专利数据的样本范围,三级指标“有效发明专利存量(每百万人)”、
“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PCT 专利数量”的样本范围在“人工智能”
领域的基础上增加了“集成电路制造”这一重要领域。
我们希望 GIHI2021 能够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参
照和启示。
引言
©ANDRIY ONUFRIYENKO/GETTY
6 7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
1
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