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方面
蒙台梭利说:1、幼儿的敏感期。1--2.5岁的幼儿已经有了大小、多少、轻重、长短等数量经验。而5--6岁的幼儿已经有数学的概念化。如 数、量、空间等的概念。2、丰富的感官经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基础。如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就有看、听、嗅、味、触等感官经验。3、蒙氏数学的核心是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操作学习。4、学习成果的爆发性。“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有耐心,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通过前期的积累,就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爆发。皮亚杰说:1、孩子早期的数学学习是离不开操作的。它分为动作水平、表象水平和抽象水平三个阶段。2、知识习得建立在经验之上。班图拉的亲历学习。
二、操作材料
教师具备教师用书;孩子是学具、操作册、作业纸。对作业纸的发放也是很与学问的。可以整本发,也可以是撕下来有目的的发放。对操作材料上的图形要先让幼儿感知再让幼儿辨别。
三、教学流程
首先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包括(物质的、经验的、环境的)、教学延伸包括(家庭的、园内的)及提示(注意事项)。
其次是教学过程。1、准备活动,走线(线上游戏)控制在5分钟左右。2、集体活动。控制在15分钟左右 。3、分组活动(游戏+操作册)控制在10分钟左右。4、交流与小结。控制在2--3分钟。
注意事项:如 ,学具的数量、课前准备、学具的收发。
幼儿期的数学智能提升活动,都是一些简易有趣又好玩的游戏,寓教于玩,只要是可以用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数学概念,都可以借着游戏让孩子毫不费力地认识到,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的讲座只是对蒙氏数学的初步的认识,真正想了解它的上法,学会它的上法还有待于今后自己对蒙氏数学的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纺锤棒箱
活动名称:纺锤棒箱的展示
教具构成:纺锤棒箱一套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认识0、巩固数和量的对应练习。
间接目的一渗透集合的概念。
操作方法:
1、 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纺锤棒箱的工作。
2、 双手将纺锤棒箱取来放在桌子上。
3、 指并读出数字1,“1”从箱中点数出1根纺锤棒放在1的格子中,指并读出数字2,“1、2,2”从箱中点数出2根纺锤棒放在2的格子中,依此类推。
4、 数完后,给孩子示意装纺锤棒的箱子已经空了。
5、 之后指并读出数字0,“0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用放。”
6、 最后按照0-9的顺序将纺锤棒收回箱子里。(如衅9-1)
变化与延伸:可以用吸管、木棒、牙签或筷子代替纺锤棒,用橡皮筋将其按一定数量捆好,加0-9的数字卡片一起使用。
适用年龄:熟悉数棒和量练习的孩子。
注意事项:要一个一个点数并请孩子参与。
蒙氏工作教案:数字与筹码
活动名称:数字与筹码
教具构成:木制数字1-10各一个,55片红色圆形筹码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巩固1-10的点数,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操作方法:
数字与筹码一奇数和偶数的发现:
1、 准备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数字与筹码的工作。
2、 取来教具放在工作毯上,请孩子将木制数字按1-10的顺序横行摆开。
3、 每读出一个数字就从盒中取同样数量的筹码摆在数字下面(可请孩子帮忙取筹码)。(如图10-1)
4、 全部对应摆好,家长说“我们现在来给筹码排队好么?”,将筹码左右对称摆好。
5、 指着1的筹码说“这是1、1有小伙伴么?没有,给他起个名安叫奇数,我们请他站出来”。将1的木制数字向上挪动。
6、 指着2的筹码说:“这是2、2的筹码有小伙伴么?有、给他起个名字叫偶数,请他站着不动”2的木制数字不动。
7、 依次类推,将1、3、5、7、9的木制数字均向上挪动,和2、4、6、8、10的数字区分开(如图10-2)
8、 总结,“我们看看,1、3、5、7、9都有个筹码没有伙伴,他们叫奇数,2、4、6、8、10的筹码都有伙伴,他们叫偶数。”
9、 可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练习。
10、 教具归位。
变化与延伸:可用纽扣、硬币、核桃等物品。
适用年龄:能熟练操作纺锤棒箱的孩子。
注意事项:摆放时筹码要左右对称。
【蒙氏数学教育理念】
蒙氏数学是一种基于玛丽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数学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特定的敏感期内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1-2.5岁儿童对数量关系的敏感,5-6岁儿童则开始形成数学概念。她强调丰富的感官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比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核心教学策略是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爆发性增长。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此也有所体现,他认为孩子的数学学习经历动作水平、表象水平和抽象水平三个阶段,强调学习需基于实际经验。班图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也支持亲历式学习,即孩子通过亲身参与来获取知识。
【蒙氏数学的操作材料与教学流程】
在蒙氏数学教学中,教师会使用教师用书作为指导,孩子们则通过学具、操作册和作业纸进行学习。作业纸的发放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整本发放,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发。教学流程通常包括准备活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交流小结四个阶段。准备活动如走线,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集体活动主要讲解新概念;分组活动结合游戏和操作册,强化实践;最后的交流小结则让孩子有机会分享和反思自己的学习。
【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纺锤棒箱"的活动旨在让孩子认识0和数与量的对应。教师会引导孩子逐一取出纺锤棒,并对应数字放置,以此教授0的概念和数的顺序。此外,还可以通过变化和延伸,使用其他物品如吸管、木棒来重复练习。
"数字与筹码"的活动则帮助孩子理解奇数和偶数。在操作过程中,孩子将数字与相同数量的筹码对应排列,通过移动数字来区分奇数和偶数。此活动适合已掌握数棒和量练习的孩子,通过左右对称的摆放,增强孩子对奇偶性的直观感知。
【教学注意事项】
在进行蒙氏数学教学时,应确保学具的数量正确,课前充分准备,以及在学具的发放和收放中保持有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孩子参与每一个环节,如点数、配对等,确保他们在操作中积极思考和学习。
总结,蒙氏数学教育强调实践、感官体验和个性化学习,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具和流程,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为他们的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