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确保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领班的质量管理、检查员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
在早期的操作者质量管理阶段,产品的质量和工艺完全依赖于个人技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领班开始监督多个工人的工作,以保证质量。进入检查员质量管理阶段,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专门的质检员负责产品的最终检查。统计质量管理的引入,特别是W.A. Shewhart提出的管制图,开启了使用统计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质量问题的时代。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应用使得质量管理更为科学。全面质量管理(TQM)将质量管理的视野扩展到整个组织,包括市场研究、产品研发、质量策划等,戴明的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
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包括多种工具,如旧的品管七工具(检查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直方图、管制图、层析图、柏拉图)和新的品管七工具(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矩阵图、PDPC法、箭头图法、优适法)。此外,朱兰的三步曲(评估、比较、行动)是评估和改进质量表现的有效方法。质量管理的历史上,多位杰出的人物如泰勒、休哈特、道奇、罗明、戴明、朱兰、费根堡姆、菲利浦、克罗斯比等人贡献了他们的理论和实践。
品管组织管理要点包括设立清晰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权限定义、培训计划、奖惩机制以及数据分析与绩效挂钩。品管的主要职责包括进料检验、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监视测量设备的校准管理、品质保证能力的建立、品质计划的制定以及客户投诉的处理。具体岗位如体系推进和考核人员、原料验收员、品管员、质检员、化验员和标准化管理员等,各自承担不同的质量管理任务。
进料管理需要确保检验标准的明确性、流程的清晰度、正确的抽样方法、供应商的评估和统计、质量问题的沟通、供应商考核办法、质量问题处理办法以及质量责任承担规定等。过程中,要关注人员配备、人员素质、检验监控力度,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置流程。
质量管理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度深厚的学科,涉及组织的各个层面。有效的质量管理不仅依赖于科学的工具和方法,还需要清晰的组织架构、合理的职责分配和持续的人员培训,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