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通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性法规,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件详细解读了《企业财务通则》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修订背景、基本思路、目标以及与历史财务制度的比较。
企业财务管理涵盖了一系列管理活动,如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和财务监督。这些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现金流平衡、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平衡收益与风险、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以及协调各方利益,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回顾1992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时,可以看到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行业财务制度、建立资本金制度、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引入制造成本法和改革财务报告制度,这些措施促进了企业效率和技术进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原有的财务通则逐渐显得不适应时代需求,如财务管理主体的界定、管理方式和内容都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企业治理结构和财政政策要求。
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主要是原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如财务与税收、会计的紧密联系不再适应新体制,出资人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变革,以及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化。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财政政策的公开公平要求和企业类型的复杂化,以及企业会计和税务职能的独立,都促使财务制度需要创新和改革。
在修订的过程中,有多种观点被讨论,如“取代论”、“市场论”、“接轨论”、“自身论”和“国资论”。这些观点反映了不同的思考角度,但最终修订的基本思路是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回归其本质,适应产权制度改革,拓展财务管理的范围,并建立开放、适应性强的财务制度体系。
改革的目标则是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这需要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确保制度的统一性和适用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应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支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满足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
《企业财务通则》的学习不仅关乎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也关乎理解企业财务管理在经济环境变迁中的角色和适应性。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和规定,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