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是医疗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旨在防止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引发的医院感染。近年来,内镜治疗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之而来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如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HBV和HCV)以及艾滋病病毒(HIV)等可能通过内镜传播。1993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数据显示,内镜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为1/180万,但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因为许多感染病例难以直接追溯到内镜操作。
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例如,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曾因内镜操作而引发群体感染。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使得确定感染源与内镜操作的关系变得复杂。有案例显示,由于内镜清洗流程中的疏漏,如未对钳子孔道进行充分清洗,导致了丙肝病毒在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新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洗消毒程序错误:这是导致内镜上残留微生物的关键因素,这些微生物可能藏匿于仪器的缝隙和关节处。
2. 化学消毒剂暴露时间不足:内镜需充分暴露于液体化学消毒剂中,以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使用不适当的消毒液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3. 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不当使用:设备的正确操作对于保证内镜的清洁至关重要。
4. 污染的水瓶和灌流液:清洁的水源和灌流液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基础。
5. 内镜的干燥和储存:内镜在处理后应彻底干燥并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
软性内镜的特殊材质和复杂设计给清洗消毒带来了挑战。内镜的管道结构不平整,易于形成细菌生物膜,增加了清洗难度。此外,活检和抽吸管道的微小直径也加大了清洁工作量。
为了降低内镜相关感染的风险,新版规范强调了严谨的清洗消毒流程,包括预清洗、机械清洗、化学消毒、冲洗、干燥和存储等步骤。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内镜在下一次使用时无菌无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新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出台,是为了提升内镜清洗消毒的标准,减少医院感染,保护医患双方的生命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规范,以降低内镜相关感染的风险。同时,医疗设备供应商也需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使内镜更容易清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