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软件工程的基本手段:软件工程中,控制复杂性主要依靠“分解”和“抽象”两种基本手段。分解是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便于管理和解决;抽象则是忽略不重要的细节,聚焦核心功能,简化问题处理。 2. 计算机软件构成:计算机软件通常包括程序和文档两部分。程序是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集合,而文档则用于记录软件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等相关信息。 3. 可行性研究的三个方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通常需要评估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实施。 4. “软件工程”名词的起源: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计算机科学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软件工程”这一概念,以应对软件开发中的“软件危机”。 5. 可行性研究分析内容:除了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还需要考虑法律可行性。 6. 软件设计的步骤:从工程管理角度看,软件设计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7. 瀑布模型:W. Royce在1970年提出的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的经典模型,也被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它按照线性的顺序进行开发活动。 8. 结构化分析方法:这是一种基于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作为主要工具。 9. 结构化设计的映射:结构化设计中,通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将数据流图映射为软件的结构图。 10. 面向对象中的“类”: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抽象。 11. 封装: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封装,使得它们在对象内部紧密结合,对外界隐藏实现细节。 **简答题解析** 1. 客户订货处理的判定树:可以创建一个判定树,根节点为“欠款时间”,三个分支对应三种情况,每个分支下再根据库存情况做出相应的发货决策。 2. 电话号码的描述:电话号码可以用正则表达式表示,校内电话是4位且首位非0;校外电话分为两类,本地电话是0+非0首位的8位号码,外地电话是0+3位区码+非0首位的8位号码。 3. 数据流图映射到系统结构图:在结构化设计中,数据流图的处理、存储和源/汇节点会被映射为软件结构图中的处理模块、数据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 4. 抽象数据流图到初始软件结构图:根据给定的抽象数据流图,设计出对应的初始软件结构图,将每个处理元素转换为模块,并连接输入、处理和输出。 5. 伪代码转N-S图:将伪代码转化为流程图,用N-S盒表示流程,如START-IF-THEN-WHILE-DO-ENDIF-REPEAT-UNTIL-STOP结构。 6. 判定表:根据天气预报,创建一个2x2的判定表,决定是否带雨伞和是否穿大衣。 7. 软件设计模块耦合和内聚:方案1中,A与B是控制耦合,B内部是过程内聚。方案2中,A与B1、B2是数据耦合。方案2通常更好,因为它有更好的模块独立性,易于维护和扩展。 8. 用例图分析:执行者A可能是教师,B可能是学生;用例1是登录,2是录入/修改/保存成绩,3是查询/删除成绩。用例之间的关系表明,登录是其他用例的前提,而查询成绩和删除成绩可以被扩展或包含在其他用例中。 以上就是软件工程相关的知识要点和简答题解析,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基础概念、方法、设计原则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的关键要素。这些内容对于软件工程的期末复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剩余11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478
- 资源: 8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