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资源推荐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教育学
1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
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
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2 高等教育 应从两方面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
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其基本
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
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⑴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
约,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接
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
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⑵高等教育的政
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政治领袖
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⑴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
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资基础,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
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经济
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
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⑵高等教育的经济
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促进经济
机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
收入。
5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⑴科学技术发展对
高等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⑵教育对科学技
术发展的作用,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
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创造、
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6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⑴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
响,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
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
教育特色的形成。⑵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
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7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⑴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
等学校的基本职能,⑵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
社会职能,⑶各种形式的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现代
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8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
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
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
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9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一般
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⑴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
教育发展地指导思想。⑵教育的目的,即教育的培
养目标。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0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999 年 6 月在《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中,就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
涵作了较为具体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11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
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 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教
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13 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 ⑴人的全面发展是
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
普遍、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的人,首先是人的体力与
智力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人的全面
发展的核心,其次是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发
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了每个人富有个性
特点的发展。总之,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
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即马克思主义理
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⑵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
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马克思主
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离不
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
不开所处的群体。⑶人的发展同社会分工有着密切
的关系,受社会分工所制约。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
育
15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社会实践
16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 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
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
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
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一般
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
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
育与普通教育。
17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 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
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教育观点,强调个人只是
教育加工的原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18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⑴从不同的社会
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
和各种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实质。⑵两种价值选择都
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⑶在
实现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间的协调与整
合。
19 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
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
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同时,通才教育又是一种博
雅教育,它特别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概
括起来,通才教育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⑴知识的
基础性和经典性。通才教育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尤其强调基本素
质的培养。⑵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的
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它不仅涵盖了整个学科领域,
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
和。⑶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0 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 的
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
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专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术。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偏重应用,所
以它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比较
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
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由于专业教育是分科
进行的,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专
业教育过度职业化的倾向,从而造就学生知识面狭
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专业教育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⑴专才教育主要针
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
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⑵专才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
及生活需要之间有冥想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
用。⑶专才教育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
位的需要。
21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融合和现实背景 ⑴当代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
生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
的道路。⑵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式需要通才
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⑶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
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2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⑴在可承受
的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⑵在注重规模扩
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
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⑷发展和完善终身教
育体系。
23 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
范畴,主要体现在⑴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
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⑵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对象要有所选择;⑶高等教育
应按照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
需要,实现效率目标。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
范畴 主要体现在:⑴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
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⑵平等
也是提高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 我国当前处理
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当前教育政策取
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改革办学体制,实现
教育资源多元化,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培
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
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积极推进高
等教育的平等。
24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 :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
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
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有哪些条件、承担
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25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原则
整体效应原则 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动态性原则
26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⑴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
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动。⑵充
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⑶
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
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⑷教师的合法权
益得到有效地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
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
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
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27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
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
的设置、组织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
权限的划分等。
28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
方向 ⑴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
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
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⑵建立一
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我国
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⑶扩大高校的办学自
主权,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
力。
29 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的特点 :实行党委领
导,体现民主集中制;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
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30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⑴要进
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
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
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⑵校级职能部门
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
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需要转变校机
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
设,实行规范化管理。⑶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
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
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
征的高校人事制度。⑷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
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
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31 高等教育机构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
次的复杂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两大部分。
32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传
统因素 科学、技术因素 教育因素
33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总体上说,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
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首先,高等教
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
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
服务的功能。中央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
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
34.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高校教师的任务是由
高等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
为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三个基本职能,高等学校
要完成这三个职能,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
所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开展科学
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三项基本任务。
35.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 ,高校教师劳动
的复杂性 2 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
个体性和群体性。
36.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调整 1,职称结构 职称结
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称的比例状况,高校教
师的职称由高到低分别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
教。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
力和技术水平,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
指标。 2,学历结构,指教师队伍的最后学历构成状
况,3 年龄结构 其中又包括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
龄和各年龄段教师数的情况。 4,专业结构,指教师
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37.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合理结构调整 1,完善教师
聘任制。 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
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38.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
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39.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 ,学生的主动性明
显增强。 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
础之上
4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依赖于教
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注
意以下几点: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2,教师
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
学生, 3,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 , 尊重学生的人格,
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41.专业是如何形成的确 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
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不断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专业的缘起与高
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42.专业设置和调整非原则与指导思想 专业的划分
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
对应,因此,专业设置调整既要根据现代科技发展
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专
业设置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 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
文化的需要 3 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 专
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
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43.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础要求 1,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
发点 2 ,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 更新、
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
兴专业 3,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成长规律, 以提高人
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
相对稳定性
44.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
体做法 在适应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转变过程中,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专业面, 变专才教育为通才
教育, 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
业培养方式 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 要避免出现
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
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45.21 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 ,未来社会还要
求人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未来社会
要求人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未来社会要求
人们具有现代意识即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制意
识和国际意识 4 未来社会要求人具有创新能力和协
作精神
4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立场 1,专业人
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的总
体目标相结合 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
致,培养要求应与个人发展相一致, 4 专业人才培养
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47.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本质上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的一种认知特殊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
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
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过程;
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徳、
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过程
48.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 ,教学过程是教
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
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不仅是
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
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49.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 ,促进学生的知识
积累和知识机构的优化组合, 2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方向,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社会主义道德和良
好的个性品质的
50.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独立性的增强,学习的自主
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51.教学原则的概念 是指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
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教
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5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
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性, 5 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3.课程的概念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
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
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
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54、课程的分类
根据课程的侧重点、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根据分科型和综合型,课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
心课程。
根据层次构成,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根据选课形式,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
根据课程内容,课程分为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
55、教学计划的组成 ①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专业培养目标规定了本专科学生将要达到的总的要
求。基本规格则是具体地描述本专业毕业生所要达
到的要求。 ②课程设置 ③主要教学活动④时间分
配⑤学年编制(简称校历) 。
56、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 前沿性
思想性 启迪性 教学适用性
57、教材的概念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
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
具体化。
58、课程建设的意义 ①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②从
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③推动
教学管理制度化④转变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
的教学质量标准
59、课程建设的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 体系的改革。
2、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手段
的研究与装备。 4、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
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辅导、试
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60、课程建设的要求 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2、
教材要合适。 3、教学材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
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6、拥有能满足
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6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
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
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
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
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
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
顿制等。
6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又称为班级教学制,是
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
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
织形式。
63、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趋势 1.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
模化 2. 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3.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64、备课的基本要求 1.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
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
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的
重点、难点。 2. 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
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
反映到教案中
65、毕业论文撰写的步骤和方法 1. 选择课题,确定
题目 2.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3. 全面思考,拟定提纲
4. 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5. 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66、学年制的特点 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量 2. 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67、学分制的特点 1. 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
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 2. 有利于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科研新成果 3.
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
展
68、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1. 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
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
活性 2.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 3. 有利于贯
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 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的不断深化
69、大学教学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
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
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分类 第一类是教师运
用语言向学生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
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
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
70、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
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亦
称为课堂讲授法。
1 讲授法的优点和缺点
讲授法的优点:①讲授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
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
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
对较高;②成本低,比起其他教学方法的费用要少
得多;③通用性强,一堂讲授课的内容常常是通用
的,可以增加或删减其中的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或
学习者的变化;④能寓思想教育于讲授之中,具有
较强的感染力等。
讲授法的缺点:①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
输的方式,如果过多地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
和学习的被动;②讲授法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
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这些知识;③讲授
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教师所讲的许多
内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2 讲授法的适用范围
教材内容:讲授法最适宜于教与事实有关的知识,
讲授法也适合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
讲授对象: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刚刚开始大
学学习的学生比较喜欢讲授
教师:讲授法适合于那些充满自信、思路清晰、又
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教师
环境:讲授法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班级
3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 (1) 教师应事先做好
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理清讲课的思路。 (2)板
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像、文字和效武等。板书的内
容要经过教师的精心提炼,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
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 (3)了解学生,
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 ( 4)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调的变化来吸
引学生。( 5)讲授中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和投影的使用、展示图片
等,对保持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有
所帮助。 (2) 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以加强对所学内容
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
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已取得共识的教学方
法。
讨论法的适用范围
1 教材内容: 讨论法更适合于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
题的技能,也适合于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
2 学生对象: 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于
讨论法,班级集体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也利于选用
讨论法。
3 教师: 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 愿意与
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并鼓励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4 环境:适合班级和小组。
(3) 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
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的适用范围
1 内容:自学指导法在许多情况下被用于各种专业课
程,特别是在处理特别专门的问题时,更倾向于使
用自学指导法。 2 学生: 那种认为准许独立学习的学
生都是智力和学业出众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独立学
习更适合于那些具有强烈动机的、自信的学生。
3 教师:自学指导法的应用首先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多数教师都是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
4 环境: 独立学习的环境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可以是
在图书馆、资料时、更多的是在校外工厂和企事业
单位。
自学指导法的具体做法( 1)在学生确定题目、问题
资源评论
lzx13599381087
- 粉丝: 2
- 资源: 9万+
下载权益
C知道特权
VIP文章
课程特权
开通VIP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资源上传下载、课程学习等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哦~我们会及时处理!
点击此处反馈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信息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