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系统分析员之路--用例分析系列】是一组关于用例分析的教程,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系统分析员。本系列共八篇文章,旨在深入解析面向对象(OO)系统分析中的用例分析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用例在需求分析中的核心价值。 用例(Use Case)是UML(统一建模语言)中的关键概念,常用于描述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行为。"用例"一词来源于英文"Use Case",简单理解为使用场景或例子。它代表了一个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然而,许多分析员误将用例等同于功能点,这是对用例本质的误解。用例并非计算机功能的划分,而是需求分析的手段,它强调的是用户视角,而非计算机内部的处理逻辑。 用例的正确理解应具备以下特征: 1. 独立性:用例应是相对独立的,能够自给自足地满足参与者的目标,不依赖其他用例即可完成。虽然在分析过程中,用例之间可能存在扩展、实现或继承等关系,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业务层面上的独立性。 2. 可观测性与意义:用例的结果对参与者来说应该是明显且有意义的。例如,登录系统对用户有实际价值,而输入密码仅是过程的一部分,不具备独立的意义。 3. 参与者发起:每个用例都应由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启动,不应自动或被动启动。例如,从ATM取款是有效的用例,而ATM自动吐钞则不是,因为它缺乏明确的触发者。 4. 动宾结构:用例应描述一个动作及其对象,如“取款”而非“取”或“款”。动宾结构有助于明确用例的边界和行为。 用例分析方法的核心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需求分析的方法论。通过用例,可以更清晰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进而指导系统设计和开发。在面向对象(OO)开发中,用例与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将需求分析与软件过程有机融合,确保系统的业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本系列文章将逐步深入用例分析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何识别和定义用例,如何处理用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用例进行系统设计。对于想要提升需求分析能力的系统分析员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深化对UML的理解,还能掌握面向对象分析的关键技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软件开发项目。
剩余3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4
- 资源: 31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源码)基于C语言的操作系统实验项目.zip
- (源码)基于C++的分布式设备配置文件管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ESP8266和Arduino的HomeMatic水表读数系统.zip
- (源码)基于Django和OpenCV的智能车视频处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ESP8266的WebDAV服务器与3D打印机管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Nio实现的Mycat 2.0数据库代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Java的高校学生就业管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Spring Boot框架的博客系统.zip
- (源码)基于Spring Boot框架的博客管理系统.zip
- (源码)基于ESP8266和Blynk的IR设备控制系统.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