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型数据库及其设计方法 #### 一、理解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数据信息的集合,其核心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数据的存储与访问。一个有效的DBMS需具备以下功能: 1. **数据定义**:支持使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创建数据库,并指定数据模式(Schema)。 2. **数据操作**:提供语言让用户能查询和更新数据。 3. **数据安全性与持久性**:确保大数据量的安全存储,即使长时间过去,也保证数据库查询和更新的有效性。 4. **并发控制**:管理多用户同时访问,确保一个用户的操作不影响其他用户,防止数据损坏。 #### 二、关系模型的建立与CODD准则 1970年,E.F.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模型基于集合论,是现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关系模型的核心在于“关系”,即表,由行(记录)和列(字段)组成,每个数据元素可通过主键名、主键值、表名和列名的组合逻辑访问。Codd提出的准则为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 三、SQL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专为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语言,用于数据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自1974年由IBM开发以来,SQL不断进化,成为标准的数据管理语言。 #### 四、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术语 - **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单元,直观组织数据。 - **字段**:表中列的别称,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 - **记录**:表中行的别称,代表一条完整的信息。 #### 五、表之间的关系与范式化 1. **一对一关联**:如个人与其身份证号的关联。 2. **一对多关联**:如个人与子女的关联。 3. **多对多关联**:如学生与课程的关联,需通过中间表解决。 **范式化**是按规则组织数据以消除冗余的过程,分为: 1. **第一范式(1NF)**:数据项不可分割,同一列无重复值,每行代表单个实例。 2. **第二范式(2NF)**:满足1NF,且非主键列完全依赖于主键,避免部分依赖。 #### 六、深入理解范式 ##### 第一范式 - **要求**:数据项不可再分,同一列中无重复值,行代表独立实例。 - **示例**:员工信息表中,每列只含单一信息,每行仅代表一名员工。 ##### 第二范式 - **要求**:满足1NF基础上,所有非主键列完全依赖于主键,而非其任何子集。 - **示例**:考虑学生选课表,若主键为学号与课程号的组合,学分应仅由课程号决定,而非学号。 通过规范化的实践,关系型数据库能有效管理数据,减少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和查询效率,为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原则,对于设计高效、可靠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
- 粉丝: 6
- 资源: 110
-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
- 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 我的收藏
- 我的下载
- 下载帮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