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尤其对儿童构成严重威胁。该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且与媒介蚊虫的分布密切相关。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曾经历过大规模流行,但自那时以来,通过广泛的乙脑疫苗接种,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尽管如此,全国每年仍有5000至10000例病例报告,某些地区仍可能出现暴发或流行。
该技术方案旨在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防控乙脑疫情,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适用范围包括在同一乡镇或街道7天内出现3例或以上乙脑病例,或有1例及以上死亡的情况。乙脑病例分为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三类,其中确诊需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如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血清抗体滴度上升等。
当同一乡镇或街道7天内有3例及以上病例或2例及以上死亡,即被视为暴发,定义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时,需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在系统中报告。
各部门职责明确,区政府负责提供经费和物资保障,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调查和医疗救治,医疗机构负责病人救治和疫情报告,卫生监督机构检查防控措施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疫情监测、调查、报告和防控工作,包括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疫苗接种等。
县区级疾控中心承担具体任务,如流行病学调查、病例隔离治疗、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乡镇卫生院和防保机构则协助上级疾控中心进行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和疫情报告。所有机构需紧密合作,确保乙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