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主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障我区工业的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稳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一、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
(一)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广西 14 个设区市 334 家主要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企业中,固废种类以冶炼渣、赤泥、尾矿、石材加工废料、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为主,历年总堆存量约为 2 亿吨。初步统计 2021 年产生量分别约为 1350 万吨、1200 万吨、1100 万吨、175 万吨、600 万吨、250 万吨,占全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75%以上。
(二)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据调查,2021 年广西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4675 万吨,综合利用量约 2620 万吨,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约为 56%;冶炼渣、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大于 9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技术层次不高,综合利用效益低。
广西主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在许多技术瓶颈,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固体废物产生地域与利用地域区间跨度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投入大、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产业链联系不紧密,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向广度推进。
2. 利用途径单一,产业链条不完整。
一是工业固废虽然品种多,但利用途径单一,主要用作水泥、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材料;二是工业固废虽然组分多样,但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部分以提炼主要金属为首要目标,有价组分回收不充分;三是工业固废从产生收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融资到管理运营等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纵深发展。
3. 要素配置不优,产业模式创新不足。
一是创新资源聚焦不够。工业固废产生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产学研机构联系不紧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分散,导致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进展缓慢,标准体系不健全,检验及评估方法不完善,对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支撑能力不足。
二是产业模式创新不足。固废产生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之间产业协同能力差,缺乏深度开发固废利用价值的合作意愿和动力,仅仅出于环保责任的需要简单将固废推向市场,商业模式单一;固废产生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呈离散型分布,产业链条整合不足,专业性或综合性循环利用园区或基地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
三是政策支撑能力不足。缺少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强制性要求和针对性奖惩措施,企业缺乏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压力与动力;现有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产品尚未列入税收优惠目录尚未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资金。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核心,以建设重点工程和试点示范为支撑,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区域整体协同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带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使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源头减量与综合利用相结合。通过优化设计、科学管理,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通过提高品质、扩大品种和拓展应用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增加大宗固体废物利用量,最终实现大宗固体废物增量和存量总和的负增长。
坚持创新驱动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创新驱动,鼓励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政策激励,制定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