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
实验室中的化学中毒是技术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的安全问题。化学中毒主要由两类化学物质引起:刺激性和腐蚀性药物以及有毒化学药品。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中毒途径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1. 毒物与中毒途径**
毒物是指能够引起人体局部刺激或全身功能障碍的物质。中毒类型可分为摄入中毒(通过口摄入)、呼吸中毒(吸入有毒气体或蒸气)和接触中毒(通过皮肤吸收)。毒物的毒性通常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来衡量,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个级别。此外,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还根据毒物的急性、慢性毒性、致癌性等多方面因素将其危害程度分为I-Ⅳ级。
**2. 刺激性和腐蚀性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酸类、酸酐、碱类、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等,它们能对眼睛、黏膜、气管和皮肤造成刺激或腐蚀。例如,硫酸有强腐蚀性且能吸水产生高温,氟氢酸造成剧烈疼痛,硝酸则可能导致皮肤变黄。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对眼睛特别危险。
**3. 有毒化学药品**
剧毒药品如水银、氰化物、硫化氢、砷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即使微量吸入也可能致命。它们对身体的影响多样,包括窒息、干扰生理功能、麻醉、过敏反应和致癌等。例如,苯可损伤造血系统,卤代烷可能损害肝肾,汞盐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4. 中毒途径**
毒物可通过呼吸、消化和皮肤接触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实验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同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处理措施**
- 对于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 吸入有毒气体时,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呼吸,严重时需进行急救。
- 若误吞,不要自行催吐,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了解并遵循这些知识,可以显著降低实验室中毒的风险,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化学品特性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