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解读入门

preview
需积分: 0 27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07-06-06 收藏 168KB PDF 举报
《Linux内核解读入门》是面向广大Linux爱好者的一份宝贵资料,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帮助初学者理解Linux内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而非深入探讨其复杂的内部机制。该指南基于2.2.5版本的稳定内核源代码,适配Redhat Linux 6.0平台,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内核解析视角。 ### 一、核心源程序的文件组织 Linux内核源代码的组织遵循严格的规则,便于开发者和研究者快速定位和理解特定功能或组件。内核源代码通常驻留在`/usr/src/linux`目录下,其命名规则清晰明了:偶数版本表示稳定发行版,如2.0.30;奇数版本则代表开发中的不稳定版本,如2.1.42。 #### 目录结构概览 - **Arch**:容纳了所有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例如,`i386`子目录聚焦Intel CPU及其兼容架构。 - **Include**:包含了编译内核所需的头文件,分为通用(`include/linux`)和特定架构(`include/asm-i386`)两大类。 - **Init**:存放内核初始化代码,如`main.c`和`Version.c`,是探索内核运作的起点。 - **Mm**:处理内存管理,区分了通用(`mm`目录)和特定架构(如`arch/i386/mm`)的内存管理代码。 - **Kernel**:核心代码集,包含多数Linux系统内核函数,关键文件如`sched.c`。 - **Drivers**:设备驱动程序的集中地,如`/block`目录下的IDE驱动(`ide.c`)。 - **Lib**:核心库代码。 - **Net**:网络相关的核心代码。 - **Ipc**:进程间通信代码。 - **Fs**:文件系统代码,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如FAT和EXT2。 - **Scripts**:配置内核的脚本文件。 每个目录下配备`.depend`和`Makefile`文件,前者辅助编译过程,后者定义编译规则,有助于理解文件间的依赖关系。 ### 二、解读实战:新增系统调用 尽管Linux内核源码庞大且结构复杂,但其树形结构的设计极大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代码库,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接下来,通过具体实例——为内核添加一个新的系统调用,展示内核分析的实战技巧。 #### 操作平台 - **硬件**:Intel Pentium II处理器。 - **软件**:Redhat Linux 6.0,内核版本2.2.5。 #### 相关内核源代码分析 1. **系统的引导和初始化**:Linux的引导过程多样化,常见的包括Lilo、Loadin和自举引导(bootsect-loader)。自举引导对应的源代码位于`arch/i`目录下,具体负责引导程序的加载和执行,是内核启动的第一步。 ### 分析方法与心得 - **理解文件组织**:熟悉目录结构是入门的第一步,它能帮助你迅速定位代码位置,理解特定功能的实现逻辑。 - **关注关键文件**:`main.c`和`Version.c`是内核初始化的核心,深入研究它们有助于掌握内核启动的流程。 - **实践操作**:尝试修改或新增系统调用,亲自动手可以加深对内核工作原理的理解。 - **阅读文档与注释**:内核源码中的`Readme`文件和代码注释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不可忽视。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你将逐步掌握Linux内核的奥秘,成为一名专业的内核开发者。记住,深入理解内核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