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创新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它涵盖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创新的驱动以及公共服务的提升等多个方面。在当前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认知误区。
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有时会出现政府意志代替市场需求引导创新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资源的错配,阻碍真正的创新驱动。因此,必须深化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
现行发展战略往往倾向于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而创新活动则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为适应这一特点,政策设计需要调整,鼓励和支持面向高风险的创新活动,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体系来分散和化解创新风险。
再次,当前的创新体系偏向自上而下的模式,而互联网时代的经验表明,自下而上的大众创新同样重要。因此,应当支持草根创新,为民众参与创新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降低创新的门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创新大潮中。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 推动服务化、信息化与创新的一体化进程。将服务化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提升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例,以及推动制造业和农业的服务化(如电子商务),刺激对创新的市场需求,以替代政府主导的、脱离市场需求的创新模式。同时,认识到信息化是经济差异化和服务化的重要推动力,以服务化的方式发展信息化,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动力。
2.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这包括合法化VIE架构,吸引国际风险投资,改善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条件,降低上市门槛,以及试点建立上市前风险投资市场,以市场手段分散创新风险。同时,借鉴印度经验,实施全产业链管理制度,防止创新名义下的投机行为。
3. 大力支持和鼓励大众创新。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工具,比如建立全员创新的企业机制,提供免费的开发平台和工具,推动草根创新,以及支持远程工作和农村电子商务等,为大众创新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
信息化创新与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表现,更是经济结构升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设以及大众创新的激发,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都需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充分理解和利用信息化的力量,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