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考评评分细则】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下是对考评评分细则的详细解读:
1. **组织领导(25 分)**
- 机构运行(10分)
- 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确保组织架构完善。
- 街道需配备5名专职人员,社区居委会需配备3名专职管理人员,人员配置不足将相应扣分。
- 预算中需包括垃圾分类专项经费,未落实则不得分。
2. **工作落实(15分)**
- 制定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方案,以此作为工作指导。
- 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记录完整。
- 制定考评办法和奖惩制度,每月对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并公布结果。
- 实施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每月按时向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报告。
3. **宣传培训(25 分)**
- 保障措施(4 分)
- 建立宣传体系,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分工,确保责任落实。
- 制定宣传方案并执行,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 汇总垃圾分类工作信息,每月发布简讯,保持信息更新。
- 确保宣传经费到位,为宣传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4. **宣传活动(12 分)**
- 公共区域需有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和常识宣传,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 设立垃圾分类曝光台,鼓励群众和媒体监督。
- 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
- 开展入户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确保家喻户晓。
5. **人员培训(4 分)**
- 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
- 定期开展区级和街道级别的培训活动,确保培训覆盖。
6. **宣传效果(5 分)**
- 对推行垃圾分类的区域,市民的知晓率应达到一定标准,试点阶段不低于70%,结束后不低于85%。
7. **硬件配置(20 分)**
- 设置专用宣传栏,展示垃圾分类的意义、责任和流程。
- 在小区显著位置设立公示栏,包含分类投放点信息、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
- 设置投放指示牌,提供投放指南、收运信息和投诉电话等。
- 提供足够的分类垃圾桶,标识清晰,符合操作指南要求。
以上评分细则的实施,旨在推动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垃圾分类的效果和公众参与度,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每个项目得分的高低反映了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