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源自北朝时期的民歌,收录于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这首诗歌讲述了女子木兰替父从军,历经十二载战功显赫,最终回归故乡的故事。木兰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英勇与孝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常识方面,这首诗是“乐府双璧”之一,与《孔雀东南飞》齐名,体现了乐府诗的特点——可以歌唱的诗歌形式。乐府诗源于汉代,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与诗歌结合的产物,主要收集民间流传的歌谣。
《木兰诗》的情节围绕木兰的从军经历展开。木兰因父亲年老,家中无长兄,毅然决定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她在军中的表现英勇,历经沙场,最终成为功臣。诗中通过对木兰准备行装、长途跋涉、战场生活、归来受赏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勇敢、智慧和对家庭的深情。
在原文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征兵制度以及木兰对家庭的责任感。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绘了木兰忙碌的场景,表现出其果断和决心。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则刻画了木兰的英姿和行军速度,展示其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严酷环境,既体现了战争的艰辛,也突显了木兰坚韧的性格。战争的惨烈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得以体现,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长期性。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展示了其在战场上的杰出贡献。
在木兰的心愿中,她并不留恋官职,而是渴望回归家庭,“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一段揭示了木兰对家的深深眷恋,也表现了她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话以兔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分辨事物真相的难度,同时也暗示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隐藏。
《木兰诗》通过木兰的故事,传递了忠孝、勇敢、智慧和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学语文考试的重要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