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要素。这些概念构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旨在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货币存量:指的是经济体中流通的所有货币,包括现金、储蓄存款、支票存款和其他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
2. 货币流量:指的是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速度,它与交易量和货币存量有关,是衡量经济活动强度的一个指标。
3. 货币创造乘数:银行系统通过信贷活动将原始存款放大为最终货币供应量的比例,受法定准备率影响。
4.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体系内在的机制,如累进税制和失业保险,能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小税收,增加支出,反之亦然,从而缓解经济波动。
5. 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是货币供给的基础。
6. 法定准备率:银行必须持有的、不能用于放贷的最低存款比例,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应。
7.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可以促使银行减少贷款,从而收缩货币供应。
8.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的政策工具。
9. 功能财政:强调财政政策应根据经济状况调整,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非简单追求预算平衡。
10. 年度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收入与支出相等的预算策略。
11.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2. 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是税收,通常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13. 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通常伴随着失业增加。
14. 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包括借债、出售政府资产、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但选项A和B是常见的手段。
15.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抵押获取资金的行为。
16.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重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整银行系统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
17. 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税收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增减税收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18.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政府债务,但能刺激经济活动,缓解经济萧条。
19. 中央银行的职能通常包括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最后贷款人支持等,不是其职能的是选项B,减轻政府债务。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目标等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的变动。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分析和制定经济政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