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硬件与软件之间的交互机制。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这门课程经历了从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两门独立课程到合并为一门综合课程的过程,旨在适应宽口径教育和学分制的需求。课程时数从最初的68学时和51学时调整为68学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教学内容和层次的多样化是关键,课程不仅作为专业平台课程,还涉及公共选修、技术讲座、独立实践等多个教学形式,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课程组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同时实行老教师指导、集体备课等制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课程组编写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并计划进行版本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和课时调整。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得到了学生和兄弟院校的认可。
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课程组积极开发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电路图、系统结构和程序流程,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十分显著,课程设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突出重点,增加信息密度,以应对学分制下课程时间的压缩,确保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新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队伍的培养、教材的更新、电子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满足21世纪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反映出高等教育在适应社会和技术变革中的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