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早期计算机,如ENIAC,这是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主要用于执行复杂的数学计算。然而,真正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微处理器的发明使得小型计算机成为可能。IBM PC在1981年的发布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它采用开放架构,允许第三方制造商生产兼容的硬件和软件,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微软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在1995年的推出是计算机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引入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使得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操作电脑。这一时期,CD-ROM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高容量、耐用性和便携性使得存储大量数据成为可能,比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都能容纳在一张CD-ROM中。CD-ROM的数据存储依赖于光学原理,通过读取盘片上的凹面和平面来识别二进制的1和0。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198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支持学术研究建立了超级计算机中心,并在1986年资助了NSFNET主干网络,使得各中心间可以高速交换数据。NSFNET起初采用56Kbps线路,后来升级到1.5Mbps,连接了包括普林斯顿的John von Neuman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伊利诺伊大学的NCSA等在内的多个重要节点,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1990年代初,商业化的互联网服务开始崭露头角,如UUNET和SprintLink提供了电子邮件、新闻组和IP连接服务。随着World Wide Web的诞生,图形化的网页浏览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形式,极大地扩展了信息获取和分享的方式。此外,Internet Relay Chat(IRC)允许全球范围内的实时对话,而Gopher则提供了一种早期的菜单驱动的信息检索系统。
1988年的“Internet蠕虫”事件是一个警示,由康奈尔大学研究生Robert Morris创建的程序无意中导致了大规模的网络瘫痪,揭示了网络安全的紧迫性。这次事件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措施,确保每个子网在清除威胁后才能重新连接到Internet。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大型机到个人计算机,再到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不断演变的安全威胁和应对策略,都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些关键的转折点不仅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塑造了我们今天数字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