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卡基本知识
#### IC卡定义与组成
智能卡,也称为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是一种集成了微型芯片的卡片,能够存储和处理数据。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 **塑料基片**:作为智能卡的基础材质,提供承载芯片的空间。
- **半导体芯片**:智能卡的核心,负责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 **电极模片**: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实现数据交换。
- **封口胶**:保护内部芯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 **芯片信号引线**:确保芯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 **芯片封装树脂**:进一步加固芯片,提高耐用性。
#### IC卡的历史与发展
- **1972年**:法国人罗兰·莫雷诺首次提出了IC卡的概念。
- **1976年**:BULL公司在贡比涅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IC卡。
-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制定了IC卡的国际标准(ISO7816系列)。
#### IC卡的发展历程
- **19世纪80年代**:纸制卡片开始被广泛使用。
- **20世纪50年代**:凸字塑料卡逐渐普及。
- **20世纪60年代**:磁卡出现,并迅速应用于各个领域。
- **20世纪70年代**:随着IC卡技术的成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卡片形式。
#### IC卡的分类
IC卡可以根据其功能特性分为以下几种:
- **存储卡**:主要用于简单的数据存储,如24C系列。
- **逻辑加密卡**:具备简单的加密逻辑,如SLE4442,适用于需要一定安全性的场景。
- **CPU卡**:拥有微处理器,能够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运算,支持更高的安全性,如支持DES、RSA等加密算法。
#### 接触式与非接触式IC卡
- **接触式IC卡**:通过物理接触来实现数据交换,常见于银行卡等。
- **非接触式IC卡**:无需物理接触即可完成数据交换,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如NFC技术。
- **近距离ISO10536**:工作距离为0~2厘米,目前应用较少。
- **远距离ISO15693**:适用于远距离识别场景。
- **接近式ISO14443**:工作距离较近,但比ISO10536远,适用于多数非接触式支付系统。
#### 非接触IC卡的分类与特点
- **单一非接触存储器结构**:适合简单应用,安全性较低。
- **双界面微处理器结构**:支持复杂的多用途应用,安全性较高。
#### 主要生产厂家与产品
- **Type A**:如Philips的Mifare,适合小额消费;Mifare Pro则提供更高安全性。
- **Type B**:如Motorola、STMicroelectronics的产品,支持较高的安全需求。
- **Type A/B兼容**:如Siemens的66CLxx,兼容性强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Mifare I卡与双界面卡的比较
- **相关国际标准**:Mifare I卡遵循ISO14443 Type A标准,而双界面卡可能支持Type A、Type B或两者的兼容。
- **存储空间/分区**:Mifare I卡通常为1K字节、16分区;双界面卡提供更灵活的存储配置选项。
- **密钥长度/个数**:Mifare I卡采用48位单一密钥控制,而双界面卡支持多级多个密钥。
- **加密/认证算法**:Mifare I卡使用专用硬件逻辑算法;双界面卡则支持通用公开软件或硬件加速算法。
- **交易流程**:双界面卡支持更加规范的交易流程,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设计。
#### 总结
智能卡(IC卡)作为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卡片,不仅提供了传统卡片所不具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展,IC卡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