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详解】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商家必须遵守的义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 **安全保障权**:消费者有权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求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 **知悉真情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价格、性能、用途、生产日期等信息。
-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包括决定购买或不购买,选择商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
-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获得公平、公正的交易条件,不受欺诈或不公平交易的影响。
- **依法求偿权**:当消费者权益受损时,有权要求赔偿,包括退换货、修理、补偿损失等。
- **维护尊严权**: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应受到尊重,不受侮辱或歧视。
3. **侵权现象与维权途径**: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如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当遇到此类情况,消费者应当知道如何维权,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投诉到消费者协会、向工商管理部门举报、甚至诉诸法律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4. **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习法律知识。例如,通过播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案例,如QQ的购物经历,引发学生思考自身权益问题。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讨论如何识别和处理侵权行为,从而加深对消费者权利的理解。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同时,鼓励学生在面对侵权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维护法律尊严。
6. **教学过程**:课程设计应包含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案例研讨等环节,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通过模拟情景剧,如课本P65的案例,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消费纠纷,然后讨论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7. **生活联系**: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教育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了解消费者的权利,还能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