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是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出自《孟子》一书。《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的作品,孟子本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生活在战国时期,被誉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仁政,强调人性本善,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者。
文章中,孟子向齐宣王提出了三个问题。他以一个臣子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朋友,自己去楚国游玩,回来后发现妻儿受冻挨饿为例,询问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齐宣王回答应抛弃这样的朋友。接着,孟子将问题升级,假设官员不能管理好下属,国王又该如何?齐宣王回答应罢免这样的官员。孟子进一步追问,如果国家四境之内治理不佳,又该如何?此时,齐宣王却转移话题,看向左右,不再正面回答。
这三个问题分别从个人责任、官员职责、国家治理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揭示了孟子关注民生、重视国家治理的理念,显示出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敢于直面问题的思想家。孟子的问题旨在批评那些不尽职尽责、逃避责任的人,尤其是针对统治者,即齐宣王,批评他可能存在的忽视百姓疾苦、逃避国家治理责任的行为。
从全文来看,齐宣王在面对最后一个尖锐的问题时选择了回避,这反映出他可能的虚伪或不愿面对国家问题的一面。文章通过对话的方式,运用了类比和递进的说理方法,让读者明白治理国家就如同管理家庭和团队一样,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能回避问题。最终,孟子试图劝诫齐宣王要正视并解决国家治理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意指当遇到棘手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人们会转移话题或避而不谈,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齐宣王在关键时刻回避问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