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统考考研知识点解析】
1. **缓冲区**: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协调不同设备的速度差异,通常会设置缓冲区。例如,主机将数据写入打印缓冲区,而打印机从缓冲区取出数据,避免了打印机速度慢于主机速度导致的数据丢失。题目中的缓冲区逻辑结构应该是一个队列,因为数据先进先出(FIFO),符合打印机的处理顺序。
2. **栈和队列的应用**:题目中描述了元素abcdefg依次进入栈S,然后按照bdcfeag的顺序进入队列Q。由于元素出栈后立即进入队列,所以元素出栈的顺序决定了队列的输入顺序。根据题目,b是第一个出栈的元素,说明栈的容量至少为2,因为a必须在b出栈前先出栈,之后是d,所以至少需要容纳2个元素。
3. **二叉树遍历**:题目给出了一个二叉树遍历的序列,可以判断其遍历方式。根据给定的结点顺序,可以推断出这是后序遍历(LRN)的结果,因为子树的遍历总是先左右后根。
4. **平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搜索树,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题目要求找出满足平衡二叉树定义的示例,这需要分析每个选项的形状和平衡性。
5. **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节点,第6层有8个叶子结点,意味着第5层至少有7个结点,因此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最多是1+2+4+8+16+7=39。
6. **森林转二叉树**:在森林转二叉树的过程中,结点u可能是v的祖父或兄弟,但不可能是父亲。所以正确的关系是兄弟关系和u的父结点与v的父结点是兄弟关系。
7. **无向连通图特性**:无向连通图中,所有顶点的度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因为每条边连接两个顶点,所以度之和为偶数。而边数至少是顶点个数减1,因为至少需要n-1条边才能连接n个顶点形成连通图。所以正确的是I和II。
8. **m阶B树**:B树是一种自平衡的查找树,根节点最多有m个子节点,所有叶结点都在同一层,结点内的关键字有序。叶结点之间通过指针链接不是B树的必要条件,因此D项不符合定义。
9. **小根堆**:小根堆是最小堆的一种,插入新元素后需要调整堆以保持性质。插入3后,新得到的小根堆应该是最小的元素在根位置,依次调整其子树,所以选项B正确。
10. **排序算法**:根据第二趟排序的结果,可以推断排序方法。起泡排序的特点是每次将最大元素“冒泡”到末尾,这里并未体现;插入排序在每一趟结束后,未排序部分保持有序,这符合题目描述;选择排序每次选择最小元素放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不满足题目描述;二路归并排序不会在单次操作后形成这样的序列。因此,该排序算法可能是插入排序。
11. **CPU区分指令和数据**: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CPU通过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区分指令和数据,如取指阶段读取的是指令,执行阶段可能读取数据。
12. **C语言赋值运算**:在32位机器上,int型占32位,short型占16位。x=127,y=-9,z=x+y后,x不变,y扩展为32位并变号,z的计算要考虑溢出。根据题目描述,计算结果应为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
13. **浮点数加法**:浮点数加法涉及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等步骤。对于题目中的浮点数加法,具体计算涉及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规则,需要计算出最终的阶码和尾数,然后进行判断。
14. **Cache映射**:2路组相联映射中,主存129号单元所在块的地址除以2(每组2块)得到组号,即129 / 2 = 64余1,组号为余数,所以是1。
15. **内存设计**:ROM和RAM芯片的选择取决于存储器的总容量和单个芯片的容量。64KB减去4KB的ROM,剩余60KB为RAM。2K×8位的ROM芯片表示2KB的存储空间,4K×4位的RAM芯片表示4KB的存储空间。ROM需要2个芯片,RAM需要15个芯片。
16. **转移指令寻址**:转移指令的寻址方式是相对寻址,从2000H开始,加上相对位移量06H(16进制),转换为10进制是6,加上PC自动加1后的2001H,得到目标地址2007H。
以上是针对2009年计算机考研统考真题的部分解析,涵盖了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