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代码特征及其危害"
恶意代码是指具有恶意改变系统设置、IE 设置、甚至格式化硬盘功能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通过网页、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的安全漏洞来攻击用户的系统和网络服务器。恶意代码可以分为三类:网页病毒类、脚本类和漏洞攻击类。
网页病毒类恶意代码利用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的安全漏洞,通过嵌入在网页上的HTML标记语言内的Java Applet应用程序、JavaScript脚本程序、ActiveX网络交互支持自动执行,强行修改用户注册表及系统配置,或者非法控制用户系统资源、盗取用户文件、格式化硬盘等。
脚本类恶意代码实际上就是程序,包括Java Script、VBScript、应用程序的宏和操作系统的批处理语言等。脚本在每一种应用程序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同的,可以实现各种动态效果、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制造宏病毒等。
漏洞攻击类恶意代码是利用软件或者操作系统的漏洞而编写的程序,对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黑客可以利用微软IE浏览器漏洞,编写漏洞攻击代码对用户进行攻击。
恶意代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代码可以修改用户的IE设置、注册表和系统配置,导致用户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
2.恶意代码可以盗取用户的文件、格式化硬盘,造成用户数据的损失。
3.恶意代码可以非法控制用户系统资源,导致用户系统的不安全和崩溃。
4.恶意代码可以锁定用户的浏览器,限制用户的浏览自由。
5.恶意代码可以制造宏病毒,导致用户系统的崩溃和数据损失。
为了预防恶意代码的危害,用户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如:
1.安装反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2.避免浏览不安全的网站,避免打开来自不安全来源的电子邮件和附件。
3.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补丁,修复安全漏洞。
4.备份重要数据,避免数据损失。
5.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避免轻易地点击不安全的链接和下载不安全的软件。